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魏晋六朝文化话语重构与《诗经》注释新义的发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重构   《诗经》   魏晋六朝   注释  
描述: 魏晋六朝儒学家为了维护其社会话语权,在摆脱汉代经学的话语限定后,开始重构新的话语:以圣人为终极关怀,以道为核心,以象、言、意、情、性为关键词。《诗经》在圣人话语的影响下产生了重情性、事理,倡伦理之道的新注释。
文章曹植波澜阔:曹植散文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审美特征   建安散文   诗赋   文章   情感意志   亲亲   曹植集   建安文学   魏晋六朝  
描述: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钟蝾说:“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①钟氏所论为历代曹集研究者重视,具有一定代表性。惜乎其眼光偏重于曹诗,于曹文则少有论及,论中所谓“文章”亦专指诗歌而言,如后来韩愈《调张籍》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然。历来对曹植诗赋的赞扬不绝于书,但对其文章的称赞则较少,甚而有贬之者。不少选文注家在选录魏晋六朝文时,更有摒曹植之作而不予入选的。曹植诗赋与散文在过去被人们如此抑扬轩轾,无疑是曹集研究中的一件憾事。徐伯
法家思想的复兴与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学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时代   儒道两家   儒家思想   全国同胞   文泰   法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   民族思想   文化宝库   魏晋六朝  
描述: 在中国固有的文化宝库里,要想找出一种系统的思想,过去曾替整个的民族和国家贡献过极大的成绩,现在正切于中国的需要,将来可以给国家发展和世界改造的前途指出一个具体的方向的,我想来想去,只有先秦时代的法家。“法家”,这一个很讨厌的名词,二千年来,陋儒和妖道的势力根深蒂固地交互盘踞在中国民族思想的阵营里,他们不许别的思想闯入进来,他们所特别讨厌的就是法家,因为他们的精
汉末魏晋六朝书法艺术嬗变的哲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考察   内在精神   书法艺术   书法美学思想   汉魏六朝   哲学   书论   魏晋六朝   汉末  
描述: "儒"、"道"、"释",是在中国传统领域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风格的嬗变也必然受时代哲学的影响.从书法风格来看,西汉以来,隶书在"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保护下得到极好的发展,并最终达到完全的成熟.隶书的规整、平正、开阔、雍容且整体风格统一,正代表着儒家理智、严谨、平实、中和的典型风貌.书法形象开始成为明确的"有意味的形式",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逐渐形成自觉,艺术主体自觉的过程,也是主体接受儒家约束的过程.当艺术家逐渐陷入无法安顿丰富感情生命的过程的时候,我们看到道家思维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西汉竹简笔法、结体上的放逸、夸张,可以说是道家自然适意思想支配下不自觉地流露,这种不自觉地流露显示的艺术本性便不断地刺激着道家思维的自觉.
从《世说新语》看人性的张扬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政治   儒释道三教   精神史   人性   张扬   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   魏晋六朝  
描述: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开篇便写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的确,魏晋之前的汉代在思想上儒教一统,艺术过于质朴。魏晋之后的隋唐在思想上则由儒释道三教支配,艺术过于成熟。唯有魏晋这几百年间出现了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这种自由解放,正是表现为对于两汉经学、谶纬经术等的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从而造就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这便是魏晋风度的主题——人的主题。而对于这一主题的最佳概括与反映莫过于《世说新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