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双重跨越与整体表达——辜鸿铭儒经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外译   辜鸿铭   跨文化阐释   儒家经典  
描述: 典籍是承载一个文化体系主要特征的显性符码,而典籍翻译则是一种显明的跨文化阐释行为。在儒经英译过程中,辜鸿铭构建了一条“归化性文化阐释”和“补偿性文化阐释”互相作用的文化阐释路径。辜译儒经通过归化性文化阐释,实现了朝向西方性和现代性的双重跨越。通过补偿性文化阐释,以核心概念词特殊英译形式和副文本阐释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指向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本质的整体表达。辜译儒经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供了有益启示,只有在对传统典籍进行归化性文化阐释的同时,保持典籍文本的整体性意涵,才能有效推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关于传教士译介儒经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家评价模式   传教士   儒家经典  
描述: 本文对《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走钢丝:析近代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一书作了简要评析,指出文本外因素如信仰、动机、社会等对译者在翻译儒家经典过程中的影响,翻译家评价模式对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翻译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等。
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科场试诗   接受   儒家经典  
描述: 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表现出多层面的接受。在现存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解为题,其中存在取用原句或化用经意的区别。在题目规定下,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文中,应试者常援经入诗,不仅表现出深厚的经学根底,使应试作品显得经学气息浓郁,更折射出当时儒经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在具有温柔敦厚特质的儒经影响下,偏于颂美的应试诗表现出了突出的含蓄美特征。就命题侧重而言,《礼记》堪称大端,这是与唐代尊经重礼的文化导向相一致的。
从儒家经典看儒教的宗教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   儒教   儒家经典  
描述: 儒教是否是宗教,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试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究,结合当代宗教学原理,从儒教的产生及发展、儒教的宗教特征、儒教的世俗化、儒教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阐释儒教的宗教属性。换句话说,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用儒家自己的话说明儒教是宗教。
新教传教士译者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译   新教传教士   孔子   儒家经典  
描述: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是19世纪儒家经典英译的主体,也是西方世界孔子与儒经形象的主要制造者。考察该时期主要新教传教士译者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认识与评价,可知,他们对孔子和儒经的认识,始之于好奇,继之以批评,最后走上"补儒"的道路。早期的译者虽认可儒家的某些实践智慧,但重在辟儒,故着眼于耶儒的差异而好作批判;后期的译者不否定早期译者的批判,但重在补儒,故留心于耶儒会通而多表同情。其间的差异则是他们传教策略转变的反映。
儒学与天主教会通过程中的儒家经典译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会通儒学   译介   儒家经典  
描述: 明清以降,天主教耶稣会士大量来华,他们为顺利生存和传教而会通儒学,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和吸收儒家思想,在"西风东渐"传播天主教义和西方科学的同时,开辟了"东学西传"尤其是译介儒家经典的工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耶稣会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可以界定为三个阶段:"学习期"的主要目的是把儒经作为语言材料来学习中文;"化用期"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儒家思想来抨击欧洲黑暗社会;"研究期"主要属于宗教哲学的学术探讨。先秦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译介历程曲折而成果丰硕,激起了欧洲思想界的波澜,促进了西方尊重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运动。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的译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明清之际   译介   儒家经典  
描述: 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明清之际,天主教来华耶稣会士为在中国顺利传教而附会儒学,开始把儒家经典译介到到西方,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四书"、"五经"为基本研究本体,将先秦儒家经典的译介时间界定为"学习""化用"和"研究"三个阶段,探讨儒经译介的"文化适应"背景,分别梳理"四书"和"五经"的译介历程,分析儒经译介对当时西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图重现这段重要的"东学西传"翻译史。
试述经学思维对中医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学思维   六经   儒家经典  
描述: 经学是相对于儒经而言的。一般认为,儒家经典发端于孔子整理的早期典籍,如《诗》、《书》、《礼》、《乐》、《周易》及《春秋》,即所谓孔子删定《六经》,此即标志着经学的形成。此后的经学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的主体,不仅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中国学术中最大的一门专学。由于儒学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读书人鲜有
儒典、子曰与纲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核心价值   三纲五常   孔孟之道   专制主义   儒家经典  
描述: 尊者专制是孔丘之学的根本法则,而三纲五常是儒家学说的高度概括。纲常观念滥觞于华夏早期文明;《尚书》《诗经》是纲常礼教的理论源头;孔丘之学是纲常礼教的经典依据;三纲五常是儒学的主要内容。尊者专制及其纲常礼教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一脉相承的核心要素及孔孟之道坚定不移的核心价值。颠覆纲常,摒弃礼教,实行平等,发展民主,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选择。“回到孔孟去”的荒谬主张既没有历史依据,也没有现实依据。中国学术界必须拒绝思想平庸及学术平庸,批驳“弘扬儒学”的谬误,驱散“弘扬国学”的雾霾,走出“弘扬传统文化”的误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优质学术资源。
儒家经典之确立及其特征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权威性   经典化   典范性   儒家经典  
描述: 儒家经典之确立,当在儒门内部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儒家经典文本具有典范意义,其文辞体式为后世文章取材之渊薮、制作之模范。儒家经典组合有其时代性,儒门五经从确立以来一直地位稳定。较之西方,儒家经典虽更近于古希腊之专门经典,但却亦有类神圣性经典的准宗教性特征,与此同时,又表现出包容性和对他派典籍相当的容忍度。儒家经典的确立与流传皆同传注笺疏关系密切,可谓"经传一体,以传存经"。此外,经典确立过程中选择视角颇为重要,此一特征,中西皆然。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