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苏轼对儒释道思想的接受和吸收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吸收   苏轼   儒释道思想   接受  
描述: 苏轼生于北宋前期,是集作家、政治家、知识分子为一身的特殊人物。他融合了儒释道思想,在为人和作品方面都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后世的景仰、爱戴。
论林罗山诗文对“楚辞”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罗山   楚辞   屈原   接受  
描述: 加以合理而灵活的运用,从而丰富了其表现手段,增强了其诗文的抒情性和生动性。林罗山对屈原与“楚辞”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但在对峻洁品格的坚守、有志难骋的悲怅和“老冉冉其将至”的惜时焦虑方面,也与屈原
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科场试诗   接受   儒家经典  
描述: 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表现出多层面的接受。在现存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解为题,其中存在取用原句或化用经意的区别。在题目规定下,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
曾巩对陶渊明的接受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巩   陶渊明   接受  
描述: 曾巩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历了仰慕、效法以及仕与隐的抉择三个过程,文章就此作一番浅显的探讨,意在阐发:被誉为醇儒的曾巩也有着人生的另一面。通过搜集文学以及历史资料来证明:陶渊明在曾巩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楚辞》传播地域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地域   楚辞   接受  
描述: 共有七个,约占全国行政区的40%,反映出其传播地域之广;而接受的主体为南方人士,这种传播现象主要是由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和当时统治者的崇儒政策造成的。明确这两点,对研究时人接受《楚辞》的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韩国高丽文学对苏轼及其诗文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丽文学   诗文   苏轼   接受  
描述: 尽管苏轼对高丽持推拒态度,然而顺应高丽与北宋的文化交流,韩国高丽文学全盘接受苏轼及其诗文,形成“苏轼热”。其原因在于高丽重儒崇文的政治体制,苏轼敢于直谏、豁达入世的品格,苏诗的气质与文人的推动
论唐宋时影响柳宗元文学接受的三个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宋   影响因素   柳宗元文学   接受  
描述: 文学传播接受的状态取决于该作家及其作品的生存环境。影响唐宋柳宗元文学传播接受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他的政治生涯;对待儒、释、道的态度和他的诗文主张。这也是柳宗元文学在其漫长传播接受历程中,为后世读者所特别注意的着力点。
孔子遗说的接受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遗说   编撰   文体形态   接受   学派建设  
描述: 孔子遗说是孔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门后学在接受孔子遗说时前后的原则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儒门早期以载录孔子原话作为接受的原则,这显然沿承史官载言职能的传统;孔门再传弟子以降对于孔子遗说的接受兴趣发生
初唐沈约诗歌接受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约诗歌   批判   初唐   融合   接受  
描述: 作为永明声律说的代表人物,沈约诗歌务求声律谐婉,带有绮靡倾向。初唐是声律理论逐渐发展完善时期,也是唐代文学的思想奠定期,这一时期对沈约诗歌也存在接受和批判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产生与初唐的崇儒政策和理本
道儒相济的自由喧声——萨特的艺术与美学批评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特   功能   自由   创作   接受  
描述: 自由精神是萨特整个艺术与美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在艺术创作、艺术接受、艺术功能三个方面 ,展现了萨特在艺术世界中寻绎自由实现自由捍卫自由的美学思路及其从个人 (作者、读者 )走向群体(社会、人类 )之道儒相济的审美视角。这对我们今日重新认识艺术的自由本质 ,仍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