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与道儒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不行于世   孔子形象   圣人之过  
描述: 在《庄子》三十三篇中,或多或少提及孔子的有二十一篇。孔子在其中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道家的代言人、道家的尊崇者、儒家的卫道士。在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道儒两家学说的论争。与此同时,庄子还从道家的立场对儒家学说为何不行于世以及圣人之过进行探究,而这些也都是论争的组成部分。以《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及相关诸问题为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道儒两家的学说。
《雷峰塔》的儒释道文化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峰塔》   儒释道   传统文化  
描述: 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以佛道教义观念为剧作构思的构架布局,丰富着人物的内涵,实行着情节的转换,而在表层的宗教外衣之下,又渗透着儒家文化精神的深刻影响,从而在主题意蕴上呈现出儒释道交融互补的文化特征。本文对《雷峰塔》传奇所蕴含的儒释道文化特征进行了剖析和阐发,以期进一步认识这部剧作的主题意蕴与民族审美特征。
卞之琳诗中水意象与传统思想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卞之琳   水意象    
描述: 水在中国文化中倍受瞩目,很早就进入了儒、道、佛各自的哲学视野。水在儒、道、佛中蕴含着多重涵义。卞之琳作为中国诗人,儒、道、佛的传统思想已"化"入其诗中,卞之琳的诗中有许多水意象,卞诗中的水意象体现出他对儒、道、佛传统思想的选择性继承。
论林罗山诗文对“楚辞”的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罗山   楚辞   屈原   接受  
描述: 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儒学家林罗山诗文多达数千篇,其中文学作品甚多,且深受“楚辞”的影响。林罗山崇敬屈原、熟读并深研“楚辞”,故自觉从中撷取题材,大量选用化用相关语词意象作为艺术资源,并对楚骚句式、体制加以合理而灵活的运用,从而丰富了其表现手段,增强了其诗文的抒情性和生动性。林罗山对屈原与“楚辞”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但在对峻洁品格的坚守、有志难骋的悲怅和“老冉冉其将至”的惜时焦虑方面,也与屈原精神有一定程度的相通之处。然而林罗山不具备屈原那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为追求真理不惜身死的抗争精神,其诗歌浅显平易、辞赋典重繁褥,总体上缺乏“楚辞”那种错落流利、瑰丽奇诡的特殊韵致。
宗教救国与“新人”设计:“五四”时期宗教文化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救国   “五四”时期   宗教文化   “新人”设计  
描述: “五四”先期,文化先驱们从积贫积弱的中国放眼东西,从传教士、归国留学生的文化视域中,意欲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前行的路径,设计出不偏不倚的现代性方案:宗教救国“新人”思路,宗教文化成为其他一切必要改革包括当时急需的社会政治改革的基础和取向。而正是从补儒易佛、取道耶稣的秩序呈现中,中国开始不遗余力地去探索中西民族性、文化的差异,并围绕“国民性”(人)这一中心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唐代湖湘诗人与“三教调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湘诗人   唐代   三教调和  
描述: 唐代思想开放,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成为时代精神生活的一大特点。以李群玉、齐己、胡曾为代表的唐代湖湘诗人出入于三教之间,与三教人士交游唱和,他们不仅兼怀儒家入世情怀与佛、道出世思想,而且也加入到了唐代“三教调和”的大合唱中,其诗作富于佛、道哲理意趣。由于湖湘诗人身处山水风貌殊异的湖湘大地,承传了独特的湖湘文化传统,其诗歌创作在“三教调和”之外,又别具一种风味。
论曾国藩诗文中的道家风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自然真切   曾国藩   道家风格  
描述: 晚清军政界和文坛的重要人物曾国藩在全面接受儒家文学传统的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文创作中追求自然真切的风格,于古文多重真切,于诗歌则多逞自然。据此可以重新认识道家思想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并由此分析其"以道补儒"文学观和人生观的内涵。
欧阳修与柳宗元的文学关联及其思想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差异   欧阳修   影响   文学关联   原因   柳宗元  
描述: 作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的欧阳修和柳宗元,在文学上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其一,两人同为"穷而后工"论的践行者;其二,文艺思想多有共鸣之处;其三,在文学创作风格上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但欧阳修坚守儒家的"道统论"与柳宗元"统合儒释"的哲学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异。关联性体现了两人相似的人生范式、文学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这也是古代文化、古代文人的某些共性。由于两人在对待儒、释、道态度上的差异,导致了欧阳修对柳宗元文学地位的贬损,这也说明文学中的接受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着一些复杂的因素。
「教唯有二,宁得有三」:论北周释道安《二教论》「外儒内佛说」之意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教唯有二,宁得有三」:论北周释道安《二教论》「外儒内佛说」之意涵
李德裕与《昭明文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德裕   昭明文选   借鉴  
描述: 中唐名相李德裕曾在奏对中提及其祖李栖筠厌恶《文选》"祖尚浮华,不根艺实",但德裕本人对《文选》却十分熟悉和喜爱,诗歌借鉴《文选》的痕迹也很明显。李氏祖孙对《文选》的批评,实际上是中唐以后儒臣努力挽救世风学风的一种反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