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孔子世家》与《孔子家语》中的孔子形象
作者: 冯振亮   成积春   来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家语   孔子世家   孔子形象  
描述: 《孔子家语》和《孔子世家》这两部著作是孔子形象演化过程中较早出现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圣化”和“王化”的延伸,成为早期孔子形象演变和神化趋势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在“内圣”道路上的延伸被称之为圣化,即基于传统的儒家学者们对于道德品质的最高追求,孔子形象被塑造成在道德品质方面完美无缺的圣人形象;在“外王”道路上的延伸被称之为王化,即按照历代统治者们的统治需要,孔子成为维护王权、积极入世的政治家;同时,这两部著作也都大量保存了孔子本身的人性部分。近代中国,当封建统治宣告终结后,人们转而开始探究孔子人性一面的时候
论孔子形象的文化意义
作者: 李步军   杨文全   来源: 新疆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义标签   民族文化   孔子形象  
描述: 历史上,孔子形象不断被抽象化、符号化,呈现不同的文化形貌。从孔子以"君子"自居,再到现当代政海沉浮,直到新时期回归学术研究,并在孔子学院发展中凸显"教育家"形象,孔子形象褒贬不一,却成为中华民族不能回避的文化标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孔子形象如同一张名片,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意义。
试论《孔子家语》对孔子形象的塑造——兼与《论语》比较
作者: 李名山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家语》   《论语》   孔子形象  
描述: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的重要文献。书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谈行事,对孔子和儒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家语》中所塑造的孔子形象与《论语》相比更为完整、丰满,所传达的孔子的思想观念也更为具体、全面。比较两书在孔子形象塑造上的不同,有利于还原一个完整的孔子形象,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借鉴。
试论《庄子》中孔子的多重形象及成因
作者: 李帅   孙竞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原因   孔子形象  
描述: 对《庄子》中的孔子形象进行归类:第一类是为道家立言的孔子;第二类是儒家性格的孔子;第三类是宣扬儒家思想而受到道家和其他人物嘲弄的孔子。并对孔子形象在书中变化不拘的原因进行解读。
现当代小说中孔子形象的传承
作者: 詹红霞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当代小说   传承   影响   孔子形象  
描述: 不同时代,孔子这一历史人物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内涵。不同时期的现当代小说中,孔子被塑造成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分析不同文本中孔子的形象特色,整理孔子形象在现当代小说中的传承路线。深入挖掘不同孔子形象背后的含义,探究重写型小说的影响,为以后的同类型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中国丛报》的孔子观及其向美国的传播
作者: 张涛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丛报》   传播媒介   在美影响   孔子形象  
描述: 作为美国传教士主办的在华英文刊物,《中国丛报》解读了被传教士视作巨大障碍的孔子及其思想,认为孔子讲究僵化礼仪,言辞晦涩,排斥上帝,其思想笼罩之下的中国了无生气,缺乏创新激情,与世界脱节。通过捐赠、订阅、图书馆收藏和报刊转载等途径,《中国丛报》大量传入美国,其孔子观也随之进入美国的社会文化意识,成为早期美国了解孔子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美国传教士在华宣教策略的转变。
中国电影媒介中的孔子形象批判
作者: 张越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优化策略   偏失   电影媒介   孔子形象  
描述: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学说的奠基者,是一位对世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因此,孔子作为文学人物广泛出现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等各类体裁的艺术作品中,但由于各种原因,作品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总是千差万别。本论文选取电影这一大众媒介作为切入点,对三部以孔子为主要人物的电影作品(费穆执导的《孔夫子》(1940)、胡玫执导的《孔子》(2010)和孙健敏执导的《孔子秘密档案》(2008))中的孔子形象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复杂的历史时代等因素,这三部电影作品中的孔
清末孔子形象研究
作者: 宋伟东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化   清末   学界   孔子形象  
描述: 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儒学的创始人,而儒学又在汉代以后成为政府承认的官学,所以孔子受到历代政府的推崇,尤其在学界,他是权威的代名词。在社会领域中,他又是国人心中最有影响和统治力的“圣人”。作为少数民族入统中原的满清政权,在入关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崇儒尊孔”的措施,借此加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而到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时,洪秀全因政治需要,将“孔圣人”从万人崇拜的庙堂中拉下来,将其变成凡人,开启了近代重新评孔的序幕。近代中国是一个激烈变革的社会,儒学受到西学强有力的冲击,在社会领域逐渐丧失其主导地位,
《庄子》中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研究
作者: 郭金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弟子形象   《庄子》   寓言   孔子形象  
描述: 《庄子》是先秦最重要的说理散文巨著之一,其思想内涵博大深邃,永无达诂,于古今中外的文学界、思想界都有深远影响。借助寓言形象传达哲学思想是《庄子》的特色。在庄子塑造的异彩纷呈的人物群像中,孔子及其弟子频繁出场,为庄子传达丰富的思想文化蕴涵,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探究庄子塑造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解读《庄子》。本文以《庄子》中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前辈学者庄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庄子》中塑造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外,文章共分三章,具
现当代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形象
作者: 常倩倩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影视   孔子形象   现当代  
描述: 孔子作为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艺术作品中的孔子形象开始日益增多。笔者在大量搜集包含孔子形象的戏剧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对孔子形象的艺术流变做了分析。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言,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等方面;第一章是五四运动中文化底版上显影的孔子形象,主要分析了林语堂对孔子形象的解析及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儒学的命运;第二章为抗战炮火中文化前沿阵地里的孔子形象,分析了费穆导演的《孔夫子》这部电影,以及抗战时期祀孔典礼之政治企图与民间反对力量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