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早期儒家典籍中的孔子形象:以《论语》和《孟子》为中心
作者: 刘柳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典籍   嬗变   孔子形象  
描述: 此篇论文共分四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此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本文的写作目的,第一章着重论述《论语》一书中的孔子形象,《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没有经历过多的改造与重塑,本章着重论述孔子的学者形象和师者形象。并提出支撑他成为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正是他的好学、乐学、会学这一观点。在孔子的师者形象这一节中,主要论述孔子留给我们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两个宝贵的教学财富。二者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二章着重讲述孔子形象在《论语》一书中的丰富性,他是一位“志士”,期盼以自己的“仁德”拯救这乱世,
孔子形象研究
作者: 宋东   来源: 贵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文学   人物描写   孔子形象  
描述: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和各自的利益的需要,来重新阐述孔子的思想,勾勒孔子的形象。古代散文家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描绘了孔子二重组合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世俗生活范畴中鲜活可亲的“人”的形象;而孔子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以及人们从中获得种种启迪而形成的崇敬心态,则使士大夫文人将孔子形象加以简化、拔高,变成了无以伦比、只可仰视的精神道德范畴的“圣”;由于统治者和野心家的政治需要,御用文人则按既定的目标,想方设法将孔子打扮成了政治伦理范畴的“神”;而民间文学传奇的讲述方式,无形中又给
论《史记》中孔子形象之独特性
作者: 高庆峰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记》   文化人格   悲剧二重性   孔子形象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对《史记》之前文献中塑造的孔子形象与《史记》中司马迁塑造的孔子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司马迁笔下孔子形象的独特性及其成因,并进而阐释司马迁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规律。 在第一部分中,首先对《史记》之前有关孔子记载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梳理,按《论语》、“五经”系列儒家经典类著作、“五经”系列儒家经典类之外的儒家著作、非儒家经典类著作、出土简帛文献以及其他类文献资料等六类,对《史记》之前文献中塑造的孔子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出各类文献中孔子形象所具有的性格品质和思想素质。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
旅人与黑帝之精的纠葛:论孔子形象的嬗变与儒家的出场路径
作者: 刘伟   来源: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黑帝之精   儒家思想   旅人之说   孔子形象  
描述: 儒家具有强烈的淑世安民的情怀。人类社会中存在诸多苦难与艰辛,成为引发儒家忧患意识的重要因素。维系人伦、促进技术革新和维护社会正义是儒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儒家培养大丈夫的人格,主张立德立功,当改造社会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时,仍旧不会放弃或沉沦,而是考虑如何立言,为后世提供借鉴。人是政治的动物.政治的最佳形态是德政。德政的最高实行者是圣王。圣王必须同时拥有德性与权位。孑L子只有圣德而无权位,只能被视为素王。孑L子没有将社会理想!寄托在彼岸世界,而是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当统一的帝国稳固了政权之后,孔子又被塑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与道儒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不行于世   孔子形象   圣人之过  
描述: 在《庄子》三十三篇中,或多或少提及孔子的有二十一篇。孔子在其中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道家的代言人、道家的尊崇者、儒家的卫道士。在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道儒两家学说的论争。与此同时,庄子还从道家的立场对儒家学说为何不行于世以及圣人之过进行探究,而这些也都是论争的组成部分。以《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及相关诸问题为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道儒两家的学说。
论《列子》中的孔子形象及其成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列子》   孔子形象   儒家  
描述: 《列子》这部道家之书相传为先秦列子所作,今传其实为魏晋人伪作,然而在此书中,我们却可以不时见到孔子的身影。出现在《列子》中的孔子形象复杂,既有儒家本色,又有道家风貌。大体说来有三种形象:由儒入道,亦儒亦道的孔子;道家仰慕者,通达悟道者;儒家之君子。《列子》既出于魏晋人之手,书中孔子形象的形成就与当时社会"调和儒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庄子》文本对孔子的双重借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儒道关系   孔子形象   双重借用  
描述: 《庄子》文本中的孔子,有时以道家形象出现,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有时又以儒家本来面目出现,借以作批判儒家思想的反面教材。对孔子的正面借用与反面借用,虽属于道家"非儒"的伎俩,却从思想史意义上真实反映了儒道思想之内在联系。
孙绰《论语》注中的孔子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玄双修   东晋经学   援佛注经   孔子形象  
描述: 现皇侃《论语义疏》所存孙绰《论语》注文,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解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徵;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徵——儒玄双修舆援佛注经。孙绰《论语》注中孔子形象的这种驳杂性,尤其是其玄学化、佛陀化的特质,是有其时代必然性,并舆孙绰个人家庭文化素养相关的。
《荀子》中的孔子形象研究
作者: 王施懿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圣王   圣化   理想人格   孔子形象  
描述: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不仅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儒家学者,更是汉代经学的开山导师,在我国思想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孔子儒学宗师的特殊地位,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苟子时代的孔子形象在儒者圣化和诸子异化下,早已偏离了本来的面貌。战国后期,儒学不彰,孔貌异化,生逢其时的荀子秉承儒十“推明孔氏”的志向,通过重塑孔子形象及肃清儒学异端,在孔子形象“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苟子》中的“孔子”是孔子形象流变中的重要一环,他既有春秋时代“君子”的一种面貌,也有回归理性,
先秦到西汉典籍中的孔子形象
作者: 陈莹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诸子   经史   孔子形象   杂说  
描述: 本论文分为五章。绪论介绍了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研究目的。前贤时俊对孔子形象地位之变化颇为注意,且对其原因做出论说。然而不少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考辨。我们需要深入细致地考察每部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和不同典籍中的互见故事,在厘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论述源流变迁,整理出一部孔子从先秦到西汉的“接受史”。正文前三章通过搜集和整理材料,厘清孔子其人形象的基本事实,分别在先秦诸子、经史和杂说中展开论述。每一部典籍因其特定的文本性质,所记载的孔子形象有其特点。儒家文献展现出孔子作为门派宗师的高大形象,《论语》中的记载充满情境感,孔子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