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荀子》中的孔子形象研究
作者: 王施懿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圣王   圣化   理想人格   孔子形象  
描述: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不仅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儒家学者,更是汉代经学的开山导师,在我国思想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孔子儒学宗师的特殊地位,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苟子时代的孔子形象在儒者圣化和诸子异化下,早已偏离了本来的面貌。战国后期,儒学不彰,孔貌异化,生逢其时的荀子秉承儒十“推明孔氏”的志向,通过重塑孔子形象及肃清儒学异端,在孔子形象“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苟子》中的“孔子”是孔子形象流变中的重要一环,他既有春秋时代“君子”的一种面貌,也有回归理性,
《孔子家语》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李小娟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底蕴   《孔子家语》   人物形象  
描述: 《孔子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学著作,汇集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对于早期儒学研究与整个儒学发展历程的考察来说,意义重大。相对《论语》的简要、平实,《孔子家语》在诸多方面叙述得更为详尽,信息含量更多,是研究儒学的重要典籍。本文以《孔子家语》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孔子与孔子弟子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孔子家语》中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在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并进而从文化视角对《孔子家语》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厚底蕴进行全面考察。根据以上思路,文章拟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第一
王充《论衡》对孔子形象的重塑性研究
作者: 杨阔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人   凡人   《论衡》孔子形象   圣人  
描述: 《论衡》是东汉时期一部杰出的,涉及自然、社会、政治、哲学、教育、自然科学和书评等方面的著作,是研究王充的重要史料。在《论衡》中,王充对孔子的态度,历来备受关注,也引起了颇多争议。大致分为三种看法:一是认为王充是“反孔战士”,宣扬法家思想;二是认为王充是公开举起“伐孔”、“刺孟”旗帜的进步思想家;三是认为王充并不反孔,而是反对汉儒神化之孔子。近期比较流行第三种观点,但从否定第一、第二种观点走向另一极端。我认为,王充在指出孔子不足时,也在推崇孔子。王充面对汉儒神化孔子,极力塑造孔子为凡人。同时,王充也看到,孔
孔子“仁”思想再研究
作者: 李垭峰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墨子   公民社会   孔子“仁”思想   创造性转化  
描述: 关于孔子思想核心的问题,是孔子研究中的最大问题。本文赞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从墨子的角度肯定“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对孔子“仁”思想再研究并从公民社会视野解读其现代价值。孔子的“仁”思想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儒家与墨家影响巨大,时称“孔墨显学”。同时,这两家又是最大的论敌。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件中认为: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间清理出来的。孔子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也很大,本文从儒家的对立面墨子的角度肯定“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墨子对儒家的批驳散见于《墨子》各篇,但在《
孔子为政思想与和谐高校的构建
作者: 夏都颖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高校   孔子   构建   为政思想  
描述: 孔子不但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诸候争霸的年代,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极为不满,有澄清天下之志,力图把整个社会恢复为和谐有序的状态。在凝聚了孔子主要思想的《论语》中,包含了许多为政理念,他以仁爱为核心,以德治为原则,以富民、教民、举贤任能等为主要方法和内容的为政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为政思想。这种伦理型的为政思想与西方的管理思想相比,显得那样温馨与和谐,在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
孔子君子理念对道德人格养成的启示
作者: 刘德贵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君子理念   孔子   道德人格   人格   君子人格  
描述: “人应当怎样为人”,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就德育研究而言,它意味着对道德人格如何养成的不断追问。目前,社会个体道德价值迷失、道德情感匾乏、道德行为被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以及整个社会道德状况日趋下降的严峻形势,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当前社会情形下养成理想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的追求不仅是历代思想家不断追问和探讨的问题,而且已成为当代中国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的养成与社会的发展直接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道德人格,理想的道
李华古文创作与盛唐儒学觉醒
作者: 张晓芝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盛唐   李华   古文创作   儒学觉醒  
描述: 李华现存古文一百零八篇,在李华的古文创作中,表现出对儒学的极度崇敬。他大力推行复古思想,与陈子昂遥相呼应,但侧重不同。李华通过复古手段,对古文创作的手法、内容、题材等进行革新。他上承先秦两汉传统,创作了大量(李华集有前集、中集和后集,当时数量应该不少,因诸多散佚,己不得窥其原貌)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新型散文——古文。古文这种文体一经出现,唐代儒学便以其作为载体,通过古文创作不断体现唐代儒学思想。以李华的作品为例,其创作中体现的儒学思想因子超越同时代的各位文学家;他把古文创作主张与儒学思想紧密结合起来。
宋代教育碑刻詞語研究
作者: 曾照軍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碑刻   宋代   漢語詞彙史   詞語研究  
描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阴始注意到碑刻文献在语言研究中的巨大价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学者们大多侧重于汉魏六朝和唐代碑刻文献的研究,而封於宋代碑刻语言研究御相凿薄弱。佳管有部分学者也认识到宋代碑刻文献的研究价值,不遇仍然多从史学、文化学、地理学等角度切入,而真正以语言本体为研究中心,封宋代碑刻捂料中的词汇进行系统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宋代碑刻捂料中的教育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极具特色的一类词语聚合。语料本身数量鹿大,时代明确,真寅性强,学衍价值较高,因而是捂言断代尊题研究的重要资料。封於这部分词语进行分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