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西汉时期孔子遗说的整理与写定:从《孔子家语》与“二戴”《礼记》比较的角度
作者: 胡培培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遗说   “二戴”《礼记》   《孔子家语》   西汉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而研究儒学,孔子遗说是根本。除了少量新的战国出土文献,保留至今的孔子遗说,包括《论语》在内,大多经过了西汉学者的整理与写定,这是其流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受20世纪疑古思潮的影响,人们往往过于怀疑汉代典籍中记载的孔子遗说的真实性,以致影响了对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正确认识。其实,西汉学者整理的孔子遗说有一定的材料来源。早在孔子生前,孔子弟子就有记载孔子言论的习惯,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中有明确记录。孔子逝世后,孔门弟子将这些言论辑集在一起,而后伴随着儒
孔子遗说的接受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遗说   编撰   文体形态   接受   学派建设  
描述: 孔子遗说是孔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门后学在接受孔子遗说时前后的原则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儒门早期以载录孔子原话作为接受的原则,这显然沿承史官载言职能的传统;孔门再传弟子以降对于孔子遗说的接受兴趣发生转移,即以掌握孔子原意为原则。这种接受虽然依据孔子所发表的言论,但难免加进接受者本人的阐释。因此,在这种阐释风气的影响下,尽管其出发点是力求把握孔子原意,但由于远离史家真实性的载录原则,这就难免会引起孔子遗说形态的转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孔子伪说。整体上来说,这种变化表明儒门后学理论创造热情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儒门后学不再满足于载录、保存文献,而是要解释、创制文献,他们希图借助这种行为来总结、完善孔门学说,以便更好地传承孔子遗说和加强学派建设。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