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门事亲》“三法六门”中“独治于外者”之用药方法浅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下法   浚川散   湿形   应用  
描述: 《儒门事亲》是张子和的代表著作,也是中医古籍里最为显著的医书之一,仅存十五卷,集中反映了张子和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善用浚川散,此为“下法”的代表方之一。通过研究发现,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治“湿形”篇中的应用尤是如此。通过对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湿形”的应用分析,希冀对后来者有所启发,望诸同行不吝指导,同促祖国医学之兴举。
《儒门事亲》中浚川散治“湿形”的应用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下法   浚川散   湿形   应用  
描述: 《儒门事亲》是张子和的代表著作,也是中医古籍里最为显著的医书之一,仅存十五卷,集中反映了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善用浚川散,此为“下法”的代表方之一。通过研究发现,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治“湿形”篇中的应用尤是如此。通过对浚川散在《儒门事亲》中治“湿形”的应用分析,希冀对后来者有所启发,望诸同行不吝指导,同促祖国医学之兴举。
《儒门事亲》“湿形”之“下法”应用浅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应用浅探   汗法   张从正   儒门事亲   湿形  
描述: 的应用尤为显现,如"下五、七行"、"大下一斗"、"下三十余行"等不胜枚举[1]。通过对张氏在《儒门事亲》"湿形"之"下法"应用的浅探,希冀抛砖引玉,为祖国医学事业加砖添瓦。1张氏生平及"下"法观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
《儒门事亲》“内积形”之“吐法”应用浅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积形   儒门事亲   吐法  
描述: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三法可以兼众法”、“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张氏把“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归为“吐”法,且提出体质强者,可取一次大吐而愈,弱者可取三次小小吐之,对于年事高、体弱而久病者则用探吐法轻
山西医家冯晋台《妇科採珍》研究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州   冯晋台   山西医家   妇科採珍   地方医学  
描述: 《妇科採珍》是清代乾嘉年间山西代州人冯晋台所著,《中国医籍考·山西卷》未将其收录其中,2007年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仅收录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杨氏抄本《妇科採珍》。研究版本为清代绛州地忍堂乔藏板木刻本。冯氏出身儒宦世家,编撰《妇科採珍》用以体现仁爱为怀、济世活人。该书精辟论述了妇科经、胎、产病症,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妇科专著,是冯氏妇产科临证经验的荟萃。
浅谈中医药物命名的文化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色   中医药物   命名  
描述: 探究事物命名的根源,古人称之为"名物训诂"。中医药物的命名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与规律,其中不少传递着古代文化的信息,反映了古人的智慧。通过阅读古代本草、方书,发现大量的药名、方名或依故事、传说、成语典故命名,或据儒、道、释命名,或为避俗雅化命名,或按比类取象命名,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敬修堂医源经旨》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略   余世用   敬修堂医源经旨  
描述: 《敬修堂医源经旨》,八卷,余世用撰集,成书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1成书及刊行《敬修堂医源经旨》书前有序三篇:李日宣序、曹学程序及余世用自序。根据这三篇序,可大致确定该书的成书及刊行过程。《敬修堂医源经旨》的作者为余世用,其自序署为"化民余世用","化民"当是其字。余世用"幼事儒
试述经学思维对中医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学思维   六经   儒家经典  
描述: 经学是相对于儒经而言的。一般认为,儒家经典发端于孔子整理的早期典籍,如《诗》、《书》、《礼》、《乐》、《周易》及《春秋》,即所谓孔子删定《六经》,此即标志着经学的形成。此后的经学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的主体,不仅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中国学术中最大的一门专学。由于儒学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读书人鲜有
吴崑的生平、著作及学术功底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著作   学术功底   吴崑   生平  
描述: 吴崑(1551-1620),字山甫,号鹤皋,自号参黄子。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医学理论家、藏书家。代表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吴注》、《脉语》、《医方考》、《针方六解》等,在中医理、法、方药及针灸等方面都为祖国医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吴昆山弃儒从医、悬壶济世的同时,又有大量医学著作流传于世,从其诸多著作中,不仅可见其知识的渊博,更见其谦逊、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摒弃空谈、突破前人,为后世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深为后人所推崇。
天人相应论的思想文化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论   思想文化  
描述: 中医学天人相应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历史上丰富而深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孕育、形成天人相应论的思想文化母体。《周易》、道儒两家早期有关天人关系的思想对于正在萌芽阶段的天人相应论具有启迪作用。秦汉黄老之学则直接渗入天人相应论中,其观点和内容为天人相应论广泛接受。元气论及宋明理学的宇宙生成论又继续充实、推动着天人相应论的发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