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作者: 聂春艳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儒学与理学   世俗化与实用化   明清时期  
描述: 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既是社会形态,也是思想特征。其形成,既有儒学与理学内在的思想理论依据,也有现实原因。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实用化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即以儒家思想教化民众的创作意图,阐扬儒学与理学的思想观念,人物形象包括道德化人物形象、建功立业的儒生形象、儒与商结合的商人形象,世情小说及世情题材内容大量涌现,世情小说中以家庭联系社会的情节模式等。
儒典、子曰与纲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核心价值   三纲五常   孔孟之道   专制主义   儒家经典  
描述: 尊者专制是孔丘之学的根本法则,而三纲五常是儒家学说的高度概括。纲常观念滥觞于华夏早期文明;《尚书》《诗经》是纲常礼教的理论源头;孔丘之学是纲常礼教的经典依据;三纲五常是儒学的主要内容。尊者专制及其纲常礼教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一脉相承的核心要素及孔孟之道坚定不移的核心价值。颠覆纲常,摒弃礼教,实行平等,发展民主,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选择。“回到孔孟去”的荒谬主张既没有历史依据,也没有现实依据。中国学术界必须拒绝思想平庸及学术平庸,批驳“弘扬儒学”的谬误,驱散“弘扬国学”的雾霾,走出“弘扬传统文化”的误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优质学术资源。
“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以朱熹的专制主义和谐观为典型例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专制主义和谐观   纲常礼教       儒家经典  
描述: 朱熹以四书为核心经典,以天理为最高范畴,以纲常为核心内容,以中和为理想境域,论证礼与各种范畴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联系。他从礼为和之节,和为礼之用;礼与天理、仁义、纲常异名同实;礼为各种治道的总称和总则等角度,对儒典的礼乐中和之治作了必要性辩护、可行性论证和理想化描述。他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儒者之礼乐中,和有其阴毒、冷酷、血腥的一面,却又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恪守纲常伦理是要吃苦头的。事实表明,“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堪称专制主义和谐观。中国学术界必须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正确途径,避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正确的方针被盲目“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弘扬儒学”的学者们糟蹋。
孟轲之学的“民贵君轻”与乾隆皇帝的“帝王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孟轲   民贵君轻   帝王之学   乾隆皇帝  
描述: 孟轲之学的"民贵君轻"是中华帝制"帝王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乾隆皇帝的著作中,不仅有直接体认和论说"民贵君轻"的诗歌、短文、书评、史评,还有许多体认和论说"民贵君轻"的同义命题或近义命题的文字。他对"民贵君轻"的认知来自传承久远的皇帝及皇子教育制度。清朝皇帝采取膜拜孔孟、弘扬儒学、编纂儒典、开科取士等一系列措施倡导"民贵君轻",造就了服膺"民贵君轻"的庞大群体。清朝的政治批判思潮、程朱理学、乾嘉汉学的"民贵君轻"都没有超越孔孟之道的固有框架。在皇帝、官僚、士子集体修习"民贵君轻"的读书声中,历史敲响了中华帝制的丧钟。因此,将"民贵君轻"判定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
儒家人学研究二十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论   儒家人学   人格论   儒家   儒学  
描述: 儒家人学研究构成近 2 0年儒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其成就主要体现于对儒学的主旨即人学、儒家人学的内容和特征、儒家人学之价值论和人格论、儒家人学的现代评估等四个方面 ,展开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欧洲华文文学:远行而回归中的文化中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华文文学   中华文化传统   新世纪   文化融合  
描述: 欧洲现已成为继东南亚、北美之后的第三个华人聚居中心,而欧洲华文文学没有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殖民统治时期和民族独立以后都要承受的因族群冲突、民族压迫而带来的文化压力,也无美国一度实行歧视华人法案而造成的艰难境地,其移民的儒、道等文化背景的"非排他性",使其文化易与欧洲的多元文化传统和睦对话,其创作一直体现出长远平和的文化融合。以程抱一、高行健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欧华文学在新世纪更有骄人成就,或在关注所居地文化中以各种方式回归民族文化传统,或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传统的多源多流,或在中西文化的对话中完成了传统的现代性转化,甚至"推开了中文的自我封闭"(赵毅衡语),让中华文化在西方世界真正站住了脚。
玄学代表人物的儒家素养与魏晋儒学之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儒学传承   玄学代表人物   儒家素养  
描述: 魏晋时期,玄学勃兴,但传统儒学之深厚根基并未真正动摇,其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之底色,一直曲折地向前延续、发展。魏晋玄学家大都儒玄兼宗,深具儒家素养,并成为魏晋儒学传承之载体。儒学的功能作用实际涉及到两个不同领域,即政治领域和知识分子的士风学风领域。魏晋玄学兴盛背景下的儒学式微,实际只是儒学在后一个领域有嬗变和式微的趋势,而政治却正是魏晋儒学得以传承之重要途径。
隐逸情怀 儒道互补:冯骥才题画散文及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骥才   题画散文   儒道互补   隐逸情怀  
描述: 冯骥才题画散文具有浓郁的道家隐逸情怀,主要表现为:渴望纵情山林,闲居隐逸;痴迷于自然美,着力表现自然美及其带来的心灵震撼;赞美诗意化栖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冯骥才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休养生息,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情,体验心物交融的美的境界,其人生由此而艺术化。但在本质上,冯骥才思想是传统意义上的儒道互补模式——亦儒亦道。偏向外倾直觉型和内倾感觉型的中间型性格,是形成冯骥才儒道互补思想的主因。
儒家孝道的等级分层及其施政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孝道   等级分层   孝治天下  
描述: 在中国古代孝道伦理的创建发展中,儒家学者为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设计了不同的孝道内容及行孝方式,儒孝伦理被具体化解为天子之孝、人臣之孝、庶人之孝等多序列等级分层。不同等级的孝道分层,各有不同的行孝内容及行孝标准,在儒家孝治施政的统治秩序中,体现着各不相同的社会政治意义。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释和谐思想   和而不同   和谐发展观  
描述: 儒道释三家都包涵着丰厚的和谐思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的和谐观,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主张天人一体的和谐观,侧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释家主张中道圆融的和谐观,侧重身心关系的和谐。三家虽立意与旨趣各有特色,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