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人鬼,神鬼,儒鬼:从《搜神记》看三部志怪经典的差异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搜神记》   《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文学  
描述: 干宝的《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后世的《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有关传承或发展的关系。然而基于三人不同的创作目标、体裁观点、审美想象而又使得三者存在着特殊的差异性,保有了各自鲜明的特征。本文正是以《搜神记》为代表通过对三者差异性的探讨来发掘它们各自不可替代的特征性。
中国古代文学对佛教的接受形态及其效应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游戏人生   中国古代文学   人的接受  
描述: 任何文化接受,都首先是人的接受。通过中国古代文学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对佛教的接受特征是:出于滋养人生的目的,文人借以沉溺于虚静,逃避现实,游戏人生;百姓因之而耽于迷信,麻醉心灵,苟活一世。其接受过程与结果,是集儒、佛、道消极思想于一体,在极大程度上改塑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鉴于此,鲁迅的相关警示话语,仍然是值得今人重视与铭记的。而文化交流与融通的要义与要则之一,则是应当对此保持清醒。
先秦两汉儒学与文学
作者: 陈松青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文学   汉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儒学  
描述: 文学的起源比儒学早得多,在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春秋时期,文学的审美意识已经确立。在这前后,我们习惯所称的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因此从历史的发展看,在文学作为自觉的审美活动的历史进程中,儒学对它产生影响的只是其中一个阶段。虽然自儒学产生之后,它便参与了文学发展的... >> 详细
佛光里的生命咀嚼——试论佛禅对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中国古代文学   柳宗元   儒家   游记散文  
描述: 柳宗元一生好佛,但同时他又不忘世事。他虽一度皈依佛门,希冀以陶渊明式的田园隐居生活了却一生,但他毕竟是一个入世的知识分子,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在他内心根深蒂固,于是入世的意志和出世的思想在他身上奇妙地统一在一起,使他既不完全入世,又不完全出世,以青灯古佛为伴。这种徘徊于自然与社会之间、出世与入世之间,试图"统合儒释"的真诚愿望,在他的山水游记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形成了他散文中独特的佛教意蕴。
“红楼痴儒”周汝昌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理论著作   红楼   燕京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1939年   周汝昌   研究生  
描述: 2012年5月31日凌晨,“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 红楼一入六十载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长于优渥的诗书之家,诗词吟咏,丝竹书画,无所不涉。时局维艰,求知不止。1939年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斌》惊动四方,成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的第一名研究生。
为鲁迅的话下一注脚:《白鹿原》重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白嘉   朱先生   陈忠实   《白鹿原》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塑造   子霖   寻根文学  
描述: 陈忠实以"地方志"和"家族史"模式结撰《白鹿原》,尽管田小娥等个别人物塑造集"柳青传统"之大成,更多人物则散落于密集的事件铺排而难以获得立体呈现。"事件大于人"本质上是"文化大于人",白嘉轩等主要人物形象驳杂并非个性丰富使然,而是作者让人物负载了太多文化信息所致。《白鹿原》在"寻根文学热"沉寂多年之后继续"寻根",但其所寻之"根"糅合儒、佛、道而以道教文化为主导,不啻为鲁迅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下一注脚。性、暴力、污秽场面的大量描写也与此有关。《白鹿原》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与含蓄相对立的倾向暴露的另一传统,这在当代文坛亦非孤立现象。
忧国与脱俗:屈原与庄子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早期文学   文学色彩   天地之间   屈原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庄子思想   儒家文化   上官大夫   美政  
描述: 先秦时期的楚文化与道家的关系是颇为微妙的,尤其是屈原与庄子。屈原,作为中国早期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同时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庄子的思想和态度则纯属于道家。《楚辞》所表现出的文学色彩和对某些概念的推崇与《庄子》中的某些内容颇为相似,但从思想层面,如二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抉择来看,二者之间仍然有明显的差异。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儒、道两家思维模式的差异,而且提供了一个从文学通往哲学的渠道,
一部展现朝鲜王朝文人生活史和心灵史的新作——评 《朝鲜车天辂汉诗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史   名家辈出   心灵史   李白诗歌   文化面貌   中国古代文学   诗人群体   书状官   人生理想   汉诗文  
描述: 朝鲜半岛受儒风浸染两千多年,汉诗文的创作十分丰富,名家辈出,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学创作,这是一种积极的动向。不过,现在国内外对朝鲜半岛古代汉诗文的研究总体上还很薄弱,虽然基本上厘清了其发展脉络和若干重要节点,但是很多细节还不够清楚、生动,这使很多人对朝鲜古代的文学、文化面貌仍旧不太了解。因此,对朝鲜汉诗文作家及作品的基
从“仁”与“兼爱”的差异看中国古代文学中儒显墨微的原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中华书局   生产劳动   平等互爱   统治思想   “兼爱”   孔子   中国古代文学   《墨子校释》   儒学  
描述: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为显学.《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多次将孔墨并称,如“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争士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古谚语“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也将两家并提.足见战国时代孔子、墨子两个学派都有着很深的社会背景,很大的社会势力,他们的学说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儒墨并显的情形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之后就不复存在.汉以后,由孔子奠定基础的儒学不断得到发展,成为封建时代各个王朝的统治思想,影响遍及各个领域.而墨家,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政治派别湮灭不彰,其思想也长期处在式微状态中.即使在
文人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使命
作者: 暂无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准确把握   关汉卿   历史使命   柳永   中国古代文学   同调   社会价值   人学思想   弱势人群   关注民生  
描述: 柳永(约984-1053)、关汉卿(不详)虽然一为宋人,一为元人,间隔几百年,但他们乐意倾听个体、弱势人群的言语和诉说,可以站在社会弱小者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正所谓异代同调。他们关注民生,自觉承担了文人的历史使命,体现出文人应有的社会价值。在社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之时,准确把握了人学思想这把钥匙,为打开中国古代文学由雅到俗、由上层到民间的大转折之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为人们思考文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一,柳永的无奈困守与承担。柳永出身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幼便养成学而优则仕的用世之志。但其入仕之路是极坎坷的。 他首试落第,愤而作《鹤冲天》,他对自己的才气是如此自信,对自己的落榜又是如此不屑不平,宁愿在烟花巷陌中浅斟低唱,且自封为“白衣卿相”。此应和了大多数下层百姓的心声之词,成为东京城里歌女们风靡的首唱,还唱到了皇帝耳朵里。不久,他中进士之时,“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艳虚浮华之文”的仁宗皇帝却因此前他所填之词特落之。宋胡仔《渔隐丛话丛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记载:“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