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溪山琴况》审美观念中的人格理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音乐美学   溪山琴况  
描述: 明末著名琴学家徐上瀛所作的《溪山琴况》,反映了其人格理想的三个特点,即中正平和的君子美德,贞静宏远的高雅气度,以及遗世独立的隐逸情怀。体现了作者审美观念中儒、道思想互补的特征,并秉承了中国艺术重品格的优良传统。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名教   自然   阮籍  
描述: 阮籍从崇儒转向拜道,以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的思想言行抗争司马集团势力。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客观现实与独特个性相碰撞的产物,也是外在思想影响与内心冲突相结合的结果;理性分析其人格理想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人格理想:美学史研究不容忽视的方面:我国先秦时代审美观念谈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美学史   先秦时代   审美观念  
描述: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应该关注人格理想,一些美学范畴、命题才有各得其所的归宿;人格理想的嬗变决定着审美观念的嬗变。考察先秦时代的审美观念,尤为容易验证。《周易》所崇尚的是保合太和、兼备易简之善的圣人,孔子可谓是乾、坤二德的最佳体现者,因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之后正好出现了两极之间的翕辟成变:《孟子》推崇大人或大丈夫,高扬乾健精神,《老子》(通行本)和《庄子》则尊崇内敛抱一的圣人或至人,守持坤顺精神。屈原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道家气质的濡染,其审美观念随着华夏民族文化中心的南移而得到广泛传播。至此,华夏美学形成儒、道、屈分立与互补的格局。
简析儒释道的理想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出世   儒释道   理想观   入世   社会理想  
描述: 儒释道三家各有其不同的理想追求:儒家追求的是现实现世的功名,以整体的利益作为价值目标,道教追求的是生命的不死,以自我的生存作为价值目标,佛教则追求生命的超越,以彻底的觉悟为目标。三家的价值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价值目标的三维坐标,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内圣与外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联竞争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庄子   “内圣外王”   王之道   社会理想   儒家  
描述: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语出于庄子,后世儒家却皆以此称述自己,把儒家追求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叫做内圣外王之道.
“儒学与中国书法”论坛摘编
作者: 李一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今日   孙承泽   书法雅言   厥德   儒家伦理   鉴藏   存乎鉴戒   项穆   唐穆宗  
描述: 曲阜汉碑不仅具有规行矩步的特点,实际上还有另一面,那就是“灵活变化”。杨守敬在跋《孔宙碑》中称赞此碑说
孙承泽书画鉴藏的儒学立场
作者: 李永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柳诚悬   孙承泽   书法雅言   玄秘塔碑   厥德   鉴藏   存乎鉴戒   项穆   今曰  
描述: 孙承泽一生以儒学正宗自居,在书画鉴藏中时时体现着儒学倾向。首先他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统一。这是典型的儒家伦理艺术观,艺术是心之所发,能表现出艺术家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规范,即所谓“艺品即人品”。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笔法,柳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朱熹《书字铭》言:“握笔濡毫,伸纸行墨,一在其中,点点画画,放意则荒,取妍则惑,必有事焉,神明厥德。”这都是历史上典型的艺品人品论调。项穆的《书法雅言·心相》篇,更把艺品人品的伦理关系阐发得深入透彻:“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
忧国与脱俗:屈原与庄子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早期文学   文学色彩   天地之间   屈原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庄子思想   儒家文化   上官大夫   美政  
描述: 先秦时期的楚文化与道家的关系是颇为微妙的,尤其是屈原与庄子。屈原,作为中国早期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同时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庄子的思想和态度则纯属于道家。《楚辞》所表现出的文学色彩和对某些概念的推崇与《庄子》中的某些内容颇为相似,但从思想层面,如二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抉择来看,二者之间仍然有明显的差异。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儒、道两家思维模式的差异,而且提供了一个从文学通往哲学的渠道,
试析传统儒家的人格理想与新儒商人格品牌的打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致中和   三达德   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管理   君子人格   学习精神   全球化视野   儒家传统   胆商  
描述: 儒商在我国古已有之,指的是把“儒”的精神与“商”的职业相结合的商人。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与我国商界道德问题的凸显,构建“新儒商”精神呼声又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儒商”是指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现代化管理意识,又能秉承儒家传统美德的商人。这样的商人就要具备所谓的“四商”:即“智商”“德商”“情商”和“胆商”,而我们传统的儒家尤重理想人格的构建,也有智、仁、勇“三达德”之说。在《论语》中,孔子首倡“智(知)”
儒道互补的由来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道家文化   儒道两家   中国传统文化   动态体系   交相呼应   道家学派   儒道互补   人生态度   伦理纲常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动态体系,学派纷呈,内外互动,交相呼应。而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最高,影响最深的两位思想家,无疑是孔子和老子;渗透最深,涉及最广的学派,无疑是儒家和道家。古往今来,有很多命题围绕儒道关系,从而提出了“儒道互补”这个概念。所谓儒道互补,就是为了维持封建礼教制度,儒道利用其特有的伦理纲常理念去弥补这方面比较欠缺的道家文化;而道家也利用其专长本体论来填补儒家文化这方面的空白。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儒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