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内圣外王”:中国哲学的“圆圈”
作者: 暂无 来源: 曲靖师专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范畴   思想旗帜   现代新儒学   “内圣外王”   中国哲学与政治  
描述: “内圣外王”是儒要哲学的最高目的和最终归结,也是现代新儒学总结历史的理论标准。本文对“内圣外王”这一思想体系的历史积淀过程进行了严密的考察论辩,从中探索了中国文化人在这一思想领域中不倦的追求。同时,作者认为这一哲学范畴具有强烈的此岸色彩,这就使以此为旗帜的新儒学陷入二难境地。
内圣与外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联竞争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庄子   “内圣外王”   王之道   社会理想   儒家  
描述: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语出于庄子,后世儒家却皆以此称述自己,把儒家追求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叫做内圣外王之道.
论张湛道儒互补的政治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湛   统治者   统治方式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政治思想   “内圣外王”   清静无为   儒家学说   圣人  
描述: 论张湛道儒互补的政治思想
《天下》精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以“礼”为“道”   宋钘以“别囿”为“道”   《天下》为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   法家以“法”为“道”   “道术/方术”之辨   “道/道术”之辨   “内圣外王”   墨家以“自苦”为“道”   慎到以“齐万物”为“道”   道家以“天”为“道”  
描述: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七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天下》,运用贯穿全篇的道术/方术之辨,贬斥儒家、墨家、法家等天下方术,割裂、遮蔽老聃、关尹传承的古之道术,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终篇章对传承老聃、关尹并集其大成的庄子道术推尊至极。郭象通过妄断《天下》原文,谬注《天下》义理,又把《惠施》残篇移入《天下》混淆视听,谬解《天下》为庄子所撰,谬解庄子所撰《天下》尊儒尊孔至极。旧庄学盲从郭象,导致《天下》篇旨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至今。
“言”与“德”:意义世界的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   古代知识分子   伦理中心主义   中国文化   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实践   “德”   “内圣外王”   意义世界   写作活动  
描述: “言”与“德”:意义世界的建构张清民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伦理主义色彩,其特征“与其说‘儒道互补’,不如说‘儒性表里,道一贯之’贴切。‘道’即‘天人合一,天理人伦’的自然之道,道下贯而成人的道德之性,即仁即诚”①。这种伦理性质的文化...
从“内圣外王”到“外儒内道”:论中国古代士人理想人格之转型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外儒内道   中国古代   政治现实   “内圣外王”   精神结构   庄子思想   理想人格   士人理想   理想与现实  
描述: 从“内圣外王”到“外儒内道”──论中国古代士人理想人格之转型杜宇民中国古代哲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塑造和追求理想人格。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了修身养心的必要性,由充实人的精神生命以与天地同格;其二,也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兼济天下的淑世精神。先秦以降,每...
论《淮南子》中的“内圣”与化民思想——兼就“内圣外王”之道的归属问题与庄万寿先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阴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之“道”   归属问题   自然之道   “内圣”   教化思想   道家思想   修己以安百姓   “内圣外王”   黄老思想   《淮南子》  
描述: “内圣外工”是道儒两家共同含有的思想,《淮南子》正是以此来贯通道儒两家思想,以确立其政治主张的。本文从论证“内圣外王”思想的归属问题出发,对《淮南子》中“内圣”的形成──道家的“体道返性”说和儒家的人性修养说,及由“内圣”而达成的化民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明该书中既有道儒两家思想融合的一面.又体现了两家思想的不同特色。
小议儒学三期发展:读《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津图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景问题   宋明儒学   现代新儒学   儒学发展   儒家思想   先秦儒学   “内圣”   “内圣外王”   宋明理学   人伦实践  
描述: 我国的儒学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了数千年,在涤浪淘沙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现代儒学家杜维明先生在《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一文中阐述了儒学发展的意义及其使命。在这里,他沿袭了我国现代儒学家对儒学的延续和发展所作的历史划分,即:先秦儒学、宋明儒学和现...
《大学》与先秦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文化类型   伦理学   《大学》   先秦儒学   伦理政治   政治思想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之道   孟子  
描述: 《大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先秦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到战国末年直至秦汉之际,儒学有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它在殷周文化大传统中酝酿,〔1〕适合中国
论《淮南子》中的“内圣”与化民思想──兼就“内圣外王”之道的归属问题与庄万寿先生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之“道”   归属问题   自然之道   “内圣”   教化思想   道家思想   修己以安百姓   “内圣外王”   黄老思想   《淮南子》  
描述: “内圣外工”是道儒两家共同含有的思想,《淮南子》正是以此来贯通道儒两家思想,以确立其政治主张的。本文从论证“内圣外王”思想的归属问题出发,对《淮南子》中“内圣”的形成──道家的“体道返性”说和儒家的人性修养说,及由“内圣”而达成的化民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明该书中既有道儒两家思想融合的一面.又体现了两家思想的不同特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