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辞达”观新论
作者: 刘金文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   “辞”   “辞达”   “词”   修辞  
描述: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后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种阐释,歧见迭出。其实,孔子的这一命题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更是包含着丰富的修辞学思想。"辞",在先秦时期,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话语言说单位。"辞"是"积词成辞"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言说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包含复杂多变的语境和言说对象,因此,要达到"达"的标准并不容易。孔子的"辞达"观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传统的修辞理念,即修辞不只是语言文字的技巧性言说,还承载着道德的伦理精神和现实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刻的哲学体悟。这也表明中国古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
王弼的阐释学思想与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内道外儒”人格构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诗学   “言”   “象”   经学玄学化   破坏性误读   道家诗学   阐释学思想   经典文本   “意”   儒家经典  
描述: 在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向所引起的经学的玄学化是以王迅为肇事的历史界标的。儒家士人主体“立言”的经典文本在王迅的破坏性读解下开始走向意义的解构。王迅以玄妙的清谈即把先秦两汉多少巨儒封闭在经典文本中的儒家文化世界和儒家诗学世界颠覆得支离破碎,从而引起了一个民族文化形态和诗学理论思维的转型。
“言”与“德”:意义世界的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   古代知识分子   伦理中心主义   中国文化   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实践   “德”   “内圣外王”   意义世界   写作活动  
描述: “言”与“德”:意义世界的建构张清民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伦理主义色彩,其特征“与其说‘儒道互补’,不如说‘儒性表里,道一贯之’贴切。‘道’即‘天人合一,天理人伦’的自然之道,道下贯而成人的道德之性,即仁即诚”①。这种伦理性质的文化...
试论荀子的言语交际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言”   言语行为   道家   言语内容   言语交际观   内容美   行为美   圣人   《劝学》  
描述: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言语交际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发展,使得多种不同特色的言语交际观逐渐形成。其中儒、道、墨三家尤其具有代表性。 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言语交际的,他们主张“行不言之教”,反对无谓的辩论,否定对言语美的追求,而把“大辩若讷”视为言语交际的最高境界。 墨家学派在言语交际观上则恰好与道家相反,他们特别强调言语交际的功利性和实用价值,认为符合逻辑的朴实的言语是最可取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