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述”与“作”析论朱子诠释经典文本之特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人文学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子   诠释     经典文本  
描述: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嘉靖中,祀稱「先儒朱子」。朱子為宋代碩儒,集周濂溪、張橫渠、程顥、程頤等儒之大成,朱子思想無論於當代或是後世皆具有相當程度之影響力,為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復以居敬為主。此外,朱子著書豐富,不勝枚舉,尤其以《四書章句集注》一書對後世之影響甚鉅,朱子《四書》編次之立意在於承傳道統、教化子弟,而自此之後,儒者治學次第亦多以四書在前,五經在後。朱子詮釋經典文本時,恪遵注家本份,其以宗經徵聖為原則,示現出謙遜慎重之態度。其對於道學義理之發揚,則是存乎注文、傳文當中,未嘗敢凌駕於經典聖言之上。朱子詮釋經典文本之特質,乃是在舊典之規模下闡述新說,於遵照傳統方式傳注經書的同時,既可在經文當中保存舊典,又能於傳文、注文之內創始新說,誠謂兩全其美之道。
儒耶对话与中国基督徒的身份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约》   加拉太书   希伯   汉语神学   基督教文明   杨老师   耶稣基督   经典文本   儒家传统   杨克勤  
描述: 经典在中西宗教中的不同含义游斌:杨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学术专长是对基督教经典《新约》的研究,近来对于儒家传统也有深切的关注,长期浸染在中西经典文本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说:"文本
在文化观照中寻找“山水哲思”的源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思   哲学道理   孟子说   古典文学作品   思考角度   逝者如斯夫   文化观照   喻证   经典文本   流传千古  
描述: 上海版高二第三册课文《诸子喻山水》,精选了诸子中儒、道、法、兵四家对于山水的哲思感悟,内容看似庞杂,其实都是以山水之悟作为核心。初读文本,学生就能感受到诸子思想的丰富。儒、道、法、兵四家的观点互相碰撞,打开了学生看待山水自然的视野:从土石为山
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儒外道   主体精神   人格类型   道家文学   理论人格   艺术意志   文学理论体系   儒家文学   《原道》   经典文本  
描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学的衰落与道家玄学的崛起导致了经学的玄学化。在这样的语境下,儒道两家文学理论以阐释主体为中介,从外在的文化冲突转向内在的人格互补。这种从冲突转向互补的理论现象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走向自觉,且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史上“内儒外道”的批评人格。在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内儒外道”的人格互补类型在其深层心理是一个复合结构,它以“内儒”与“外道”这两个层面的整合凝聚为一脉“艺术意志”,从而制约着后世的文学现象及文学批评的发展。
重构文本与创新解读:走向结构解释学的哲学探索:兼评董京泉《老子道德经新编》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哲学探索   解释学   解读   学术话语   《道德经》   经典文本   文本结构  
描述: 中国哲学历来具有“释经”、“译经”的文本解释学传统:自秦汉以来,无论是儒、道、法、墨、兵诸子百家的后学还是佛学,都通过不断解读经典文本而悟出创新理解,以“微言”而伸张“大义”,进而抒发出一种自己的学术话语和政治见解。对老子《道德经》的解释也是如此,千百年来,学界对这一仅五千言的文本作出的阐释汗牛充栋。但是,以往的学术进展大体上在两个端点上来回跳跃:其一,恪守前人(主要是王弼本)的文本结构,而在具体字句的解释上下工夫,沿袭“我注六经”的路子;其二,脱离文本结构,以己之意为尺度,行主观意义解释,做“六经注我”的文章,虽然见解每每独特,但难以成为后学仿照之信解。最近,见董京泉先生所著的《老子道德经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以下简称《新编》,引文出处仅注页码)一书,通过对老子《道德经》文本结构的重构,从整体上消解了许多治家的历史偏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体系和阐释结构,可以说是一部在方法论上走向结构解释学的创新探索性著作。一、符号文本与所指结构:结构解释学的基本问题《新编》的解释学创新首先涉及对符号文本与所指结构关系的理解。正是在这一问题上,超越圣经和语文解释学之后,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转向...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体系构成的基本问题及其特征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理学伦理思想   姚枢   人性论思想   赵复   陈天祥   杨惟   经典文本   张文谦   许谦  
描述: 元代出现一批致力于传承儒学的儒者,如赵复、张文谦、王鄂、杨惟中、姚枢、郝经、王文统等。他们有的设帐授徒,教习蒙古子弟习儒业,有的则直接协助元朝统治者推行"汉法",极力倡之"以儒治国"。在这批儒臣的带动和倡行下,元代涌现了一批理学家,其中最著名的理学家有许衡、陈天祥、刘因、吴澄、许谦等。尤其是许衡、吴澄的影响大,有"北许南吴"之称。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都特别重视《四书》经典文本的诠释,在朱
王弼的阐释学思想与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内道外儒”人格构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诗学   “言”   “象”   经学玄学化   破坏性误读   道家诗学   阐释学思想   经典文本   “意”   儒家经典  
描述: 在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向所引起的经学的玄学化是以王迅为肇事的历史界标的。儒家士人主体“立言”的经典文本在王迅的破坏性读解下开始走向意义的解构。王迅以玄妙的清谈即把先秦两汉多少巨儒封闭在经典文本中的儒家文化世界和儒家诗学世界颠覆得支离破碎,从而引起了一个民族文化形态和诗学理论思维的转型。
儒道文学理论在言意冲突中走向互补的学术文化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两家   魏晋时期   人主体   学术文化   儒道互补   文化背景   “立意”   经典文本   文学理论   儒家经典  
描述: 儒道两家文学理论从冲突走向互补有其相应的文化背景。经学是古代中国的学术宗教,在汉代经学推动儒家思想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地带,成为汉代的显学。在魏晋时期,道家思想通过彻底的解构性操作使儒家的经典文本在误读中走向坍塌,从而导致了儒家思想的玄学化。因此,儒道两家思想的冲突和互补得以在文学批评的方法论中形成了五种人格类型,即:“以儒攻道”、“以道攻儒”、“内道外儒”、“内儒外道”和“贵儒尊道”。
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儒外道   主体精神   人格类型   道家文学   理论人格   艺术意志   文学理论体系   儒家文学   《原道》   经典文本  
描述: 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