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孔颖达对儒家诗学的演绎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正义   儒家诗学   孔颖达  
描述: 孔颖达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儒家诗学观,提出"风雅之诗,缘政而作"、"诗述民志,乐歌民诗"、"畅怀舒愤,塞违从正"等系列命题,倡导"承"、"志"、"持"等新的儒家诗学理念,将诗歌的审美教化功能与审美抒情特性统一了起来。孔氏还提出"诗为乐章"、"诗乐同功"等诗乐一体论,考察了诗、乐之间相互生发而又"辞变声常"的复杂历史现象,揭示了上古之乐教统诗教,春秋期间诗乐两艺分途的文脉历程。他对于音韵声律的重视和强调,推动了初唐诗坛对诗歌声律的自觉追求。孔氏"三体三用"说的提出和发挥,较为合理地阐释了诗之"六义"说的系列悬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审美意象论和意境论走向成熟。
论魏晋诗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嬗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诗学   魏晋诗学   玄学诗学   佛教诗学  
描述: 魏晋诗学的理论体系,既立足于传统的历时性联结,也立足于时代的共时性建构。其理论核心是“本同—末异”,审美形态是“缘情—绮靡”,接受方式是“得意—忘象”。如果从理论形态上划分,魏晋诗学又可以分为儒家诗学、玄学诗学和佛教诗学,而且各理论形态之间互相渗透,多元并存。其中建安从儒道并存转向儒家诗学;正始从儒家诗学转向玄学诗学;西晋从玄学诗学复归儒家诗学,再发展为儒玄并存;东晋又从玄学诗学逐渐向玄释圆融、佛教诗学转化,这是魏晋诗学的基本嬗变轨迹。
从《关雎》看儒家传诗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诗学   《诗经》   《关雎》  
描述: <关雎>一诗在<论语>、<孔子诗论>及汉初的<韩诗外传>、<毛诗故训传>、<韩诗薛君章句>中都有出现,各书给予了不同的解说.对此加以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关雎>一诗在儒家的传诗体系中,讲解内容逐渐儒学义理化,基于切实情感体验的诗学逐渐消失,代之以儒家经义的渲染和宣扬,在风格上则表现出由平实、引申到夸张、渲染,甚至带有玄幻色彩.这正是儒家诗学经典化策略之一,是对<诗经>传解所作的经学化处理.
王弼的阐释学思想与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内道外儒”人格构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诗学   “言”   “象”   经学玄学化   破坏性误读   道家诗学   阐释学思想   经典文本   “意”   儒家经典  
描述: 在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向所引起的经学的玄学化是以王迅为肇事的历史界标的。儒家士人主体“立言”的经典文本在王迅的破坏性读解下开始走向意义的解构。王迅以玄妙的清谈即把先秦两汉多少巨儒封闭在经典文本中的儒家文化世界和儒家诗学世界颠覆得支离破碎,从而引起了一个民族文化形态和诗学理论思维的转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