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嬗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音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阳修   音乐美学  
描述: 欧阳修作为北宋时期文人音乐家,其音乐美学思想远承三代经典,兼收诸子百家之长,近接魏晋、隋唐之论,并蓄儒、道、释之精华,在自我音乐实践和体悟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发人深省的音乐美学观点。本文着重对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历史的梳理,认为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出现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早期主要是对儒家的礼乐思想进行阐发,中期时转向古琴音乐审美理论,推崇"淡和"的风格,晚年时又由"心理"向"身体"拓展,衍生出音乐自然观和养生观,开音乐治疗论的先河。
孔子与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
作者: 刘晓男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柏拉图   孔子   音乐美学  
描述: 孔子与柏拉图的美学都对音乐这一艺术给予了高度关注,都注重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孔子更加注重以美善统一的标准衡量音乐,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注重文艺的“言志抒情”功能的特点。柏拉图更加注重音乐对现实的摹仿以及对道德的表现,体现了西方美学注重文艺的摹仿功能的特点。
乐之和美,治国以适——儒、道音乐美学观点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音乐美学   儒家  
描述: 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百家争鸣的音乐主张下,呈现以百花齐放的并存态势。儒、道作为其中的代表,它们以不同的审美观念阐释着音乐的美,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观点依据展示着音乐所属的价值,在两者共性与个性的关联下,以独特的美学内涵,共同为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增添了一份姿色。“和”为音乐的本质,“适”为音乐的方法,“用”为音乐的功效,本文从“和之美”、“适以度”、“用而至”三个层面对儒、道音乐美学观点予以浅析,意在探寻两者的内在规律和关联,明确各自的审美主张和文化内涵。
重论《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体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理论体系   音乐美学  
描述: 在中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因广采诸子之言而被后世称为"杂家",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汇编或大杂烩,而是有一个比诸子学说更稳健、也更具包容和超越精神的思想系统。单就音乐而论,它在音乐的自然起源和心性起源上打通了一条顺畅的通道,从而使儒、道在自然和心性之间制造的对立得以克服。它赞同墨家的节俭,认同儒家对侈乐的批判,但也肯定人嗜欲的正当性。这看似矛盾,但由于有"自有道者观之"这一更高的视点,有主张适情、性养等更趋中道的立场,诸子围绕音乐价值产生的争论至此也就被顺利消解。以此为背景,《吕氏春秋》重点探讨了音乐的自然和心性起源、音乐的空间地理分布、音乐的时间性及历史沿革、音乐的创作和鉴赏原则等问题。其中,自然、心灵、空间、时间、适音、知音是它介入音乐认知的主体词,也构成了其音乐理论体系的主干性内容。就其展现的体系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先秦诸子无人能出其右。
简论白居易“中和”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居易   “中和”   音乐美学  
描述: 白居易世敦儒业的家庭成长环境,早年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初入仕途的政治热情,使其具有了“崇雅斥郑”的音乐审美活动取向,美学特征表现为“中和”之美。
感性的体悟理性的传达——先秦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再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礼乐思想   音乐美学   先秦时期  
描述: 先秦儒、道两家哲学思想虽有着入世与出世、积极与消极的表象差异,但就内里而言,均盈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它们各自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独到见解,所持观点既为异曲同工又可差异互补,历经漫长沿袭发展过程后,最终达到了真、善、美合一的至高美学境界。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礼乐思想   音乐美学   先秦时期  
描述: 先秦儒、道两家哲学思想虽有着入世与出世、积极与消极的表象差异,但就内里而言,均盈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它们各自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独到见解,所持观点既为异曲同工又可差异互补,历经漫长沿袭发展过程后,最终达到了真、善、美合一的至高美学境界。
先秦音乐美学的文艺理论观照——以源起和功用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   文艺思想   音乐美学  
描述: 诗、乐、舞三位一体使得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与文艺思想互通共融。诗与乐在源起上共通,先秦音乐美学从儒、道、神秘主义对文学源起进行了多方位演绎。先秦时期对于音乐本质的解读,为发掘文学“言志”与“缘情”的本质提供了指引。此外,诸子各家对音乐和文学功用的阐发,共同强调了个体性价值与群体性价值的并存,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从《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引发对音乐表演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音乐表演   “道”   音乐美学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代表,对后世的音乐美学及音乐表演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是《老子》音乐思想中主要推崇的观念,其中"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及"大音希声"等观点为后来的音乐表演提供了参考。本文从《老子》的主要音乐观出发,将其与现在的音乐表演观念结合,在"视阈融合"的基础上探析存在于音乐演绎过程中的心理、情感、技术等方面问题。
论《溪山琴况》审美观念中的人格理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音乐美学   溪山琴况  
描述: 明末著名琴学家徐上瀛所作的《溪山琴况》,反映了其人格理想的三个特点,即中正平和的君子美德,贞静宏远的高雅气度,以及遗世独立的隐逸情怀。体现了作者审美观念中儒、道思想互补的特征,并秉承了中国艺术重品格的优良传统。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