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杨朱老子学说的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杨朱   道家学派  
描述: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中,视杨朱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观点较有代表性.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议为杨、老学记诸多对立,主旨殊异,通过对儒、墨、法、道诸家对杨朱学派批评的阐述,进一步论证杨、老之学难归一家;对杨、老学说的某些相近之处,亦作了概要论述.
黄老之学对西汉及当代中国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地方政府管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老之学”   道家学派   政治思想   中国   决策管理   西汉   经济思想  
描述: ,至战国后期 ,道家吸纳名家、法家等诸家中的某些成果 ,形成以黄帝老子托名的“黄老之学”。“黄者 ,黄帝也 ,老者 ,老子也。黄、老之操 ,身中恬淡 ,其治无为。”[1] 刘向在《列子新书目录》说道 :“列子者 ,……其学本...
孔子与庄子思想文化通同浅说
作者: 李福禄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防叔   孔父嘉   儒家思想   道家学派   弗父何   中国哲学史   中庸思想   庄子思想   儒家创始人   宋厉公  
描述: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论语》是儒家经典,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著有《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经》,系道家经典,这两部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观点虽有差异,但是上则同源,中则互补,下则兼容。孔子的伦理学与中庸思想、庄子的自然哲学与事物相对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而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与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共同奠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成为了民族文化
儒、道“耻辱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儒家学派   强势群体   道家学派   弱势群体   人生观   社会精神文化   先秦时期  
描述: 儒、道“耻辱观”之比较
儒道互补的由来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道家文化   儒道两家   中国传统文化   动态体系   交相呼应   道家学派   儒道互补   人生态度   伦理纲常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动态体系,学派纷呈,内外互动,交相呼应。而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最高,影响最深的两位思想家,无疑是孔子和老子;渗透最深,涉及最广的学派,无疑是儒家和道家。古往今来,有很多命题围绕儒道关系,从而提出了“儒道互补”这个概念。所谓儒道互补,就是为了维持封建礼教制度,儒道利用其特有的伦理纲常理念去弥补这方面比较欠缺的道家文化;而道家也利用其专长本体论来填补儒家文化这方面的空白。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儒
道家学说中的中国古典人本管理思想阐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道德经   借鉴意义   人本管理思想   道家学派   古典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   道家学说   管理者  
描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浓缩了中国上下两千多年的农业、商业、宗法、政治等国家治理的思想理念。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在夏商周时期萌芽,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逐步成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道、法、兵四家的管理思想主导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系,其中的人本管理思想一直对两千多年中国
《庄子的享受》:在中国古典智慧中“远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通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经   国学   道家学派   享受   经典   庄子   生存智慧   解读   出版市场   学院派  
描述: 今天,重读国学经典又掀起了出版市场上的热潮,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讲《三国》,无论是学院派还是书斋派,都纷纷加入了讲谈国学知识的行列,而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国学经典,自然也一再受到解读的关注和阐释的热捧。如果说《论语》因其儒学理
三教归一说“皈”字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场所   佛家   说文   佛教   道家学派   道家思想   道教   自我   三教   传统文化  
描述: 儒、道、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通常所说的“三教”,所指即此。严格而言,“三教”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儒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学派、主流思想,但自始至终它并未形成为宗教,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儒教”;道指道教,它源于我国先秦时代的道家学派、道家思想,汉以后有了道教,但“道教”并没有等同于“道家学派”或“道家思想”;释指佛教,我国魏晋时代由印度传入,后来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影响最广大的宗教,“佛教”和“佛家”则几不可分。作为宗教场所,佛教是寺,道教则是观(guàn)。和尚不进观,道士不入寺。但有趣的是,在我国各地(尤其在广东地区)不少寺庙中,既供奉释伽如来、慈悲观音等佛像,也塑有元始天尊、赵公元帅、关大帝之类的道教偶像,甚至把孔圣人都请进去了;和尚与道士可以同住一寺庙,特殊的读书人也可以住进去。这种情况,至少在形式上体现了“三教归一”。不过,要说真正体现“三教归一”思想的,恐怕还是古人造出的一个汉字——“皈”。“皈”是“归”的俗字,约产生于唐代(始见于敦煌变文),是专为佛教用语“皈依”所造出的一个字(唐李颀《宿瑩公禪房聞梵》诗:“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其字形本作“”,从“反”从“自”(《龙龛手鉴》去声...
东方传统思想浅涉——《庄子》篇(1)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专栏   道家学派   东方传统文化   作为   中国传统思想   内篇   指导   庄子思想   重要组成部分  
描述: 东方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深邃的智慧,这已成为众人之共识。这些思想在很多方面为我们提供指导。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融于国人的血脉之中。本专栏中摘引三家
王充对诸子的评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充   道家学派   墨家   诸子百家   论衡   邹衍   评论   农民阶级   神学化   儒家  
描述: 在一九八五年第一期的《河南大学学报》上,我发表一篇文章专门探讨了王充对孔子及儒家学派的评价问题,而且得出如下的结论:王充是“赞鸿儒、颂贤儒、尊硕儒、重文儒、扬儒生、抑文吏而批世儒。总而言之,王充所推崇、颂扬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儒者,而批判趋炎附势、附会阴阳五行、谶纬迷信而利禄熏心的世儒。其矛头所向是已经神学化了的经今文学派,而对孔子所传的先秦儒学(五经)还是尊重的”。人所共知,王充是一位学识渊博,具有鉴别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学者,“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除对儒家学派进行过评论之外,对诸子百家也都进行过评论。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出王充对各家学派的真实态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