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赌博与近代士林风气散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士林风气   胡适   士大夫   近代知识分子   麻将   毛泽东   蔡元培   梁实秋   少年中国学会  
描述: 赌博与近代士林风气散论涂文学提到赌博,人们总不免将其与市井中人、帮会无赖、商贾政客连在一起,很少想到清雅狷介的士大夫也会涉足赌界,甚至沉湎其中的。的确有不少文化人以卫道者自居认赌博为不耻,"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事;以劫杀...
北魏州郡学的统一建立与拓跋鲜卑的汉化改革*——兼谈北魏汉族士人儒学复兴的艰辛历程
作者: 胡克森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改革   北魏州郡学   儒学复兴  
描述: 北魏州郡学不是承袭汉魏地方官学传统,而是承汉魏中央官学体系而来,学校名称、教师称谓、学制规模、考试方法均与两汉太学相似。这是因为北魏前期的中书学不能代表儒学教育传统,汉族士人将州郡学的建立看作儒学在中原的复兴。以冯太后为代表的决策者也将州郡学的建立作为一个切入点,为太和年间全面深入的汉化改革开启序幕。当汉化改革全面完成,中央官学进入正宗的儒学教育体系之后,北魏州郡学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回到地方国民教育体系中去。北魏州郡学的建立反映了北方汉族士人重建中原儒学教育的艰辛历程。
司马光儒门史学实践的内在冲突——兼论程颐、朱熹与司马光史观之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史学   程朱理学   司马光   儒门史学  
描述: 司马光既有明显的史家自觉,又将史学限定在儒学门庭之内,以求道作为治史的最高目标,并且高度认同史学的鉴戒价值,以史学实践自觉承担“经之常道落实在具体历史中帝王之一心”的任务。但其儒门史学蕴含的求道、求治、求真三重价值目标,造成了史学实践中的内在冲突,即求道与求治的冲突、求道与求真的冲突。前者引起历史人物评价上与程颐(也包括朱熹)的分歧,后者引起历史编纂上与朱熹的分歧。从程颐、朱熹与司马光的分歧,不仅可以加深对儒门史学内在冲突的认识,而且可以了解宋代理学与史学的学术互动情状。
从接受视域探析唐前《史记》的儒化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正史   谤书   接受美学   儒化  
描述: 运用接受美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问题是目前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史记》的传播与接受自其问世就在褒与贬的双声道中展开,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唐前《史记》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关注较少。按照接受美学理论,唐代以前为《史记》史学经典化时期。由于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和时代的审美趣味不同,使《史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接受风貌,唐前《史记》的接受便经历了一个由谤书到封建正史的转化过程。在这个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史记》文本被接受主体置于儒家的意义世界中予以解构和意义建构,以儒家思想文化填充《史记》文本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使之最终获得了正统意识形态和主流社会文化所认可的价值判断。
儒、道“耻辱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儒家学派   强势群体   道家学派   弱势群体   人生观   社会精神文化   先秦时期  
描述: 儒、道“耻辱观”之比较
《光绪会典》纂修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绪会典   提调职责   私人文献   章程体例   人员选拔  
描述: 《光绪会典》纂修囊括光绪时期通晓典制的俊彦,修撰成卷帧繁富、包举数朝之大典。《光绪会典》章程、体例经过精心设计,有效地保证了会典的编纂。纂修《光绪会典》的人员选拔有多种方式,其选人标准在于馆部联贯和精通地理、善绘舆图,体现了“用人宜变通”原则,由此网罗了一批俊彦、硕儒从事会典编纂。光绪会典馆也无法避免清代史馆的弊端,出现了滥保以及围绕是否设图上提调、争夺提调、总纂权、会典编纂中的奖叙等问题,会典馆内部产生激烈的冲突和争议。会典馆提调在综管人事、财务、馆务等方面起到管理核心的作用。会典成书后设立专门机构校对处,任命高规格的校勘班底从事会典全书的通校,确是清代会典纂修的创举。
契丹承天太后的儒化战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承天太后   汉官   辽圣宗   封建化   儒化  
描述: 由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交流融合而培育出来的一代女杰承天太后 ,积极实施汉化政策。她没有停留在建章立制的层面上 ,而是着眼于推进契丹社会封建化的长远战略。这一战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圣宗皇帝的儒化教育 ,二是对官僚队伍的儒化建设。
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与“诛十族”说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殉难事迹   叙事演化   诛十族   方孝孺  
描述: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儒臣,在靖难之役中为建文帝殉难,被后世视为忠义的楷模。其殉难事迹的叙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简入繁的演化过程,随着文禁的解除与历代的平反,许多信息被添入,尤以"诛十族"说流传最广,其惨烈尽忠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梳理记叙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主要历史文献和明代主要的法律、制度文献后发现:方孝孺殉难事迹的演化过程是由诸多历史、文化因素综合而成的,"诛十族"说的出现、流传且被史实化也有其复杂的历史内情,值得思考与玩味。但是,"诛十族"仅是一个传说,不能视作历史事实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考辨:兼谈孔门弟子是“和而不同”的君子群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夏   《礼记·檀弓上》   和而不同   丧亲真相   曾子  
描述: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三罪"一节,后儒多误解,并影响到对儒学史的认识。通过考辨子夏丧亲、丧子的时间地点可知,丧亲、丧子对子夏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有三:一是丧亲时子夏年轻体壮经得起巨大哀痛的打击,丧子时年老体衰精神承受力大不如前;二是丧亲时子夏挫败赵简子图谋未久,返乡服丧担心其报复,故"使民未有闻焉";三是丧亲时子夏远在异国求学为官,服丧能够悄然行事,丧子时已是举国敬重的贤儒大师,势必广被关注。曾子对此早有洞见,责其"三罪"只是一种特殊的劝慰方法而已。孔门弟子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君子群体,有认识分歧并且互有批评帮助是正常的,其践行君子之德决不会因孔子逝世而终止。
北朝释奠礼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释奠   礼制   孔子   北朝   儒学  
描述: 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大多重儒尊孔,纷纷效仿汉族举行释奠礼。北朝释奠礼范围广泛,类型多样,其仪式程序在继承魏晋南朝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为后世释奠礼奠定了基础。北朝国家释奠礼通常伴随举行隆重的经典讲读活动,为胡人贵族学习汉文化提供了良机,在推行文教政策、传承礼制文化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