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金代礼制研究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代   礼制   研究综述  
描述: 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金朝吸收中原儒礼,将族俗与汉礼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本朝特色的礼制文化。金统治者通过施行礼制,达到加强皇权及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近年来,学界对金代礼制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为推进金代礼制的研究,故将对以往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元帝到新莽时期的礼制变革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元帝   礼制   王莽   周礼  
描述: 西汉元帝登基以后,实行全面尊儒,以儒家经说为准绳,审视汉初以来的礼制,并将以为不合古制的部分以周礼作矫正。王莽掌政之后,在礼制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元帝以来儒家化礼制变革的进程,如在宗庙礼制方面,禘祫礼就是在他执政期间付诸实施的。
试论礼法相融视野下魏晋南北朝时期身份法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族伦理   身份法   礼制   法治  
描述: 儒家中关于"礼"的思想和古时的"礼制"在制定身份法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法律礼法合一的重要时期,代表礼制的"八议"、"五服"等表现身份地位的制度也在这段时期相继入律。
唐代敦煌地区“雩礼”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制   唐代   敦煌   祈雨  
描述: 敦煌地区的雩礼活动因其独特自然及社会环境,在唐代礼制大背景下,表现出了儒、道、释、祆杂糅的独特风格。
中国的无讼法律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讼   礼制   法律文化  
描述: 秩序是法律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我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以无讼作为诉讼的目标,其原因在于以“无讼”作为社会稳定的标志。无讼最早起源于《周易》,而后被儒释道三家所吸收。无讼作为中国法律文化的价值追求,必然有其特定的原因,本文介绍了中国无讼文化的社会背景,并对其原因进行评析,最后对“无讼”与“权利斗争”这一西方学说进行对比分析,促进我国的法制观念的转变。
皇权与礼制:以明代服制的兴衰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权   礼制   明代   服饰  
描述: 的同时,试图对皇权加以柔性的制约,明初建立的服饰制度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套制度在明朝前期收到了稳定统治的功效。然而,由于缺少有力的维护机制,以服制为代表的明初礼制在明中期以后就失去了约束力。明代服制的兴衰既反映了程朱以来儒家思想在制约皇权上的积极性,也反映了其固有的局限性。
从“礼”与“道”论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礼制   道家思想   传统文化  
描述: 中国古代园林自成一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并且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关系。就设计特征来说,其主要表现为自然化的人工园林。但总的来讲,中国园林深受政治、经济、人文和思想的影响,儒、释、道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都有所体现。本文就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思想从礼与道的角度作论述。
论曹元用治国之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不第非尽劣   曹元用   礼制   集义养气  
描述: 元代重臣曹元用 ,官至礼部尚书 ,通奉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 ,其任职期间 ,支持改革 ,以儒治国 ,确立谥法 ,整顿朝会 ,严格科考 ,选拔真才 ,以“实”应变 ,对维护元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贾谊儒学思想初探
作者: 管丽霞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制   “治”民   育人   融合  
描述: 贾谊思想丰富,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学等方面各有建树。本文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抓住渗透于其思想中的儒家思想,重点关注贾谊儒学思想的特点。文章以其礼制、治民、教育思想为经,以其治国
儒、法哲学化法制的现实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博览(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礼制   法家思想   法治   法的儒家化  
描述: 中国古代法制大致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礼以治民、刑以罚罪",而无论是民事的礼治亦或是刑事的"法治",都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痕迹。儒家与法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特别是封建法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本文尝试以后来者的视角反思、借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传统法治的影响,并着眼于未来的法制建设,分析传统建法思想于今日之利与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