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无讼”政治理想与依法治国探析
作者: 庄思   李清宇   来源: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讼   政治理想   孔子  
描述: 孔子"无讼"政治思想是对三代以来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突破,"无讼"政治思想能影响社会与儒家倡导的"义利观"密不可分,"无讼"是孔子思想政治活动的最终目标,实现在于调解与教化,根本在于"富而后教",剖析"无讼"政治理想的合理之处,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所裨益。
孔子“无讼”解
作者: 辛以春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无讼   孔子   听讼  
描述: 孔子的“无讼”论,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古代的关注一方面以注释的方式出现,另一方面则以论证特定观点的方式出现。而近代以来的关注则多以批判的方式进行。细细研读这些论述,则不难发现各种认识间的分歧根源于对孔子“听讼”句的不同认识与理解。有鉴于此,本文遂以孔子“听讼”句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语义分析、结构分析以及以史证史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探明孔子“无讼”论的真实含义。由此,我一反主流世界将孔子“无讼”论理解为没有诉讼的理想状态的观点,而是将其限定在仅指具体案件中争议的消解。另外,本文亦对传统的整个纠纷解决机制作了
孔子“无讼”说新解
作者: 卫欢   来源: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无讼   法律文化   和谐社会   忠恕  
描述: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鲜明特点之一的"无讼"法律传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人"贱公"、"非讼"性格的由来,也是我国今天法制建设的巨大障碍。然而,孔子"无讼"一语的真意到底如何,学界仍颇有争议。本文旨在对孔子的"无讼"观做一番新的疏解,以期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提供一些启示。
孔子“无讼”思想在晋商中的影响及其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讼   约束机制   晋商  
描述: 源于孔子的无讼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基本法律价值取向,对于晋商的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贾相通的价值观造就了晋商的耻讼心理,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决定了晋商惯于以非讼方式解决纠纷。晋商无讼现象的制度渊源在于明清时期以调解息讼为取向的纠纷解决机制,其组织渊源在于晋商的亲缘、地缘组织形态以及晋商严格的行规号规等。晋商无讼对于当今企业形成和谐商业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无讼”思想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讼   调解   当代价值   传统法律思想  
描述: "无讼"思想是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道、法等流派相互影响,各自形成了对"无讼"的认识。"无讼"思想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并且其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讼"法律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防止"法律万能主义"和有助于保障社会顺利转型。
中国的无讼法律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讼   礼制   法律文化  
描述: 秩序是法律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我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以无讼作为诉讼的目标,其原因在于以“无讼”作为社会稳定的标志。无讼最早起源于《周易》,而后被儒释道三家所吸收。无讼作为中国法律文化的价值追求,必然有其特定的原因,本文介绍了中国无讼文化的社会背景,并对其原因进行评析,最后对“无讼”与“权利斗争”这一西方学说进行对比分析,促进我国的法制观念的转变。
析“无讼”的思想根源及中国法律信仰的确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讼   思想根源   法律信仰  
描述: 中国古代道、法、儒三家所言"无讼"是理想社会和谐秩序的基本品质。但"无讼"的理想与现实政权的统治愿望结合后,多表现为"忍讼"、"厌讼"、"惧讼",导致中国法律信仰的淡薄。"无讼"作为思想家们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却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产生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当以认清"无讼"的思想根源为起点,树立对待法律科学的认同心态,逐步建立中国的法律信仰。
儒家道德观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讼   文明类型   诉讼文化   选择性亲和性   儒家道德观  
描述: 若论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影响之直接与明晰,当首推儒家道德观。儒家道德观体系中有三个主要的伦理准则——克己、忠恕与中庸——与大传统诉讼文化气质相通,其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的气质模塑途径,最主要的则有两条:儒吏们的理讼实践;以儒家道德观为底色的家法族规的潜移默化宋代以降商业文明在不少区域的兴盛,使得儒家道德观无法再像以往那样能够强有力地统摄诉讼文化的不同层面。儒家道德观根源于农业文明并与之深度契合,而以“无讼”为价值追求的大传统诉讼文化,亦是缘自于对农业文明这一经济基础的回应。从宏观上将不同的文明类型、道德观念和诉讼文化加以对应讨论,对其间所透露的那种马克斯·韦伯意义上的“选择性亲和性”加以洞察,不失为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前必要的框架性认识。
刍议儒、法、道家的无讼思想
作者: 赵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无讼   最高理想   道家   理想境界   思想根源   先王之道   系统论证   孔子   德治   儒家  
描述: 刍议儒、法、道家的无讼思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