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孔子学院与国际同类网站的对比研究:以教学与文化传播功能为主
作者: 高晶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孔子学院   教学功能   歌德学院网站   文化传播功能   塞万提斯学院网站  
描述: 国家汉办创办的网络孔子学院于2008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虽然已有了数次的全面改版和升级,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汉语传播平台,但网络孔子学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网站和塞万提斯学院网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三者教学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等的异同。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为网络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系统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在线测试功能,提升文化推广内容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识,增加与社交网站的联系,加强网络技术等,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汉语推广事业服务。
孔子的处世原则研究
作者: 廖丹琪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者之召      
描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常被儒士们认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一边是仕途通达、兼善天下,一边是苦不得志、独善其身。在仕途的道路上前进或在隐居的生活中忘忧,是士大夫们两种不同的处世之道。而其实,仕隐进退的问题早在孔子那里就已经产生。孔子曾提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以天下的有道与否来作为决定自己仕隐行为的依据;可另一方面,他却在春秋末期那个秩序失落、僭越无道的乱世中汲汲寻找着出仕的机会,甚至产生过欲应叛者之召的想法。他提出的原则以及不断地在行为中对这一原则的背离,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困惑与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
作者: 徐正英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诗论》   简文释读   作者考辨  
描述: 随着传世文献的充分运用,先秦文艺思想研究的拓展空间越来越小,而出土文献的不断面世,则又为该研究实现重大突破提供了可能。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二十世纪出土文献中最重要的文艺思想资料,对全面研究孔子及先秦文艺思想风貌有着特殊意义。学术界对上博简《孔子诗论》的研究,尚主要停留在简字隶定,简文疏通、简序编排和作者考辨等基础层面上。本出站报告《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则在重视基础研究...
推己入群——试论孔子哲学的内在进路
作者: 叶兴仁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式   君子  
描述: 本文从己和群的关系入手,对孔子哲学的内在进路进行讨论和分析。孔子主张的“己”,具有反省意识,密切关涉着他人和群体。“己”在面向他人和群体时,表现出一种道德自觉和进取精神,进而确立了“立”与“达”的目标取向。“立”与“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但同样地是要求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立己与立人、达己与达人,互为条件和目的,从而建构了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和他人在其中积极地相互参与和相互实现。当“己”与他人和群体发生联系时,需要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实现“立”与“达”的目标,这些方式主要是践行“礼”、“敬”、
孔氏穆斯林:实践与诠释中的儒回
作者: 杨德亮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氏穆斯林   儒回   诠释   实践   伊斯兰  
描述: 孔氏穆斯林,一方面比较特殊,他们大都声称是孔子之后,按照孔氏字序行辈取名,或者在《孔子世家谱》编修活动上积极参与,以穆斯林自居,实践着伊斯兰教的功课和信仰,对孔氏家族和回族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现象;孔氏穆斯林一方面又不特殊,在甘肃、青海、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北京、辽宁等地都有分布,是组成纷繁多样的汉语穆斯林社会之一部分。文中的“儒回”,既是孔氏穆斯林,又指称汉语穆斯林。通过对甘青交界的一个村落之孔氏穆斯林,进行微观的经验观察后,我们发现,穆斯林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诠释重构了历史记忆,诠释过去是为了现在的实践。实践与诠释的不断互动和调适,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特点。穆斯林在宗教信仰和日常人伦实践中,运用诠释解决了信仰与人生中的问题,并使信仰与人生融合。而且,在诠释指导的实践中,又形成了不同的信仰传统,从而使伊斯兰和穆斯林社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对伊斯兰教义和经文的不同诠释,导致了不同的实践方式,进而在不断的实践与诠释中,形成不同的边界,最终导致不同的宗派以及宗派中的支派产生。分门别派是伊斯兰世界甚或宗教世界的普遍特点,正如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特征一样。穆斯林社会甚或整个人类社会,都应该正视文化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样”是天道,包容“多样”是人道。通过对微观伊斯兰社区的经验研究,我们看到,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套实践的知识体系。伊斯兰自身具有的强大诠释空间,以及实践时空的丰富多样,都使“多元伊斯兰”成为可能。伊斯兰在中国的不断实践和诠释,不但使“中国伊斯兰”成为一种社会事实,而且造就了独特的儒回现象。汉语穆斯林不但用自身的实践,展现了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之历史和未来的动态对话,而且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活态的案例,成为当下文明对话的一个文本。
经典诠释与儒学重建
作者: 高青莲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书   颜李学派   儒学  
描述: 本文通过对颜李学派《四书》解读的分析,围绕颜李学派对什么是真正的儒学、学什么、如何学及学何为等问题的理解做进一步的梳理,探讨他们以恢复原始儒学的方式致力于儒学正统重建的进路。他们力图打破宋明理学特别是朱注《四书》在学界的话语霸权,认为,儒学是以习行经济为特征的... >> 详细
福泽谕吉的儒学和近代思想
作者: 于佩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明独立   儒教   福泽谕吉   儒学  
描述: 福泽谕吉成长和活跃的时代是西洋各国以占压倒性优势的产业和军事力量向亚洲扩张的时代,同时也是日本传统文明遭遇西方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的时代。对此,福泽谕吉等知识分子深刻地认识到,日本若不尽快实现近代化就会面临军事侵略或者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险。因此,他们强烈主张以西方先进国家为目标积极推进日本的近代化进程。1860年,幕府为签订日美通商条约派遣使团出访美国,福泽谕吉作为随行人员同行。1861年,福泽作为访欧使团的成员游历欧洲诸国。1862年,福泽再次出访美国,此次他购买了大量的西洋书籍带回日本。这三次不同寻
究天人之际:论儒学“天”的话语形态及其批判
作者: 邢哲夫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究天人之际:论儒学“天”的话语形态及其批判
先秦儒学对“怨”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 刘美红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治疗   艺术治疗   先秦儒学     社会治疗  
描述: “怨”是一种常见的负面生存体验。它体现了主体与生存境遇之间的强烈冲突,是一种深藏于心的抑郁痛苦、愤恨不平之情,是主体在生活的境遇中自感受伤却又无力做出即时的报复回应,只好强抑情绪激动和情感波动而形成的生命情态。在这种负面生存体验中,潜藏着巨大的否定激情和破坏动能,它不仅毒害了个体的生命感觉、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同时也是导致人际失和、社会失序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怨”以及“怨”出现后如何进行补救和治疗就成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早期儒家的话语系统
贾谊儒学思想初探
作者: 管丽霞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制   “治”民   育人   融合  
描述: 贾谊思想丰富,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学等方面各有建树。本文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抓住渗透于其思想中的儒家思想,重点关注贾谊儒学思想的特点。文章以其礼制、治民、教育思想为经,以其治国理论为纬进行架构。在展开论述的过程中,又在从侧面证明贾谊思想为儒学,形成隐含于整篇论文中的又一线索。文章以汉初社会状况为背景,以《新书》为基础,对贾谊儒学思想进行概括,将贾谊儒学定位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儒学。相对于过分信仰法家模式的秦代,关注“礼”成了贾谊儒学思想的中心,但文章并没有对“礼”的具体内容展开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