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于《三迁志》版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母三迁   雍正   中国历史   崇祯本   孟子   版本   源与流   光绪   四库全书   传统文化  
描述: 《三迁志》为志孟之书,书名取意于孟母三迁,褒扬由孟母蒙养之正而有孟子作圣之功,专载孟子、孟母及其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源与流、兴与衰、因与果。它和孔氏《阙里志》、颜氏《陋巷志》具有同等位置,也同属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产物之
传统儒学生存论特质辨析
作者: 王海英   华军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论   虚实相映   情礼互证   传统儒学  
描述: 传统儒学用“虚实相映”的方式理解存在或人的生存,其中虚的方式意在解文化之蔽,实的方式意在从人之生存的切己性和整全性出发构建生存论立场的形上学。这一生存论立场的形上学表现为“情礼互证”的结构与内涵,即以人情为前提和基础,以情理为依据和保障,建立礼文行为规范。此“情以礼为显、礼因情而立”的情礼关系能够超越以抽象理性遮蔽生存之真的知识论立场,在人的情感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张力关系中把握人的整体生存状态,并提示人之生存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自我提升。
论奇大升理气混沦的儒学思想
作者: 李甦平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气不离   理气混沦   奇大升   李退溪   儒学   四七同质  
描述: 文章详细论述了韩儒奇高峰的理气观。他在继承朱熹"理气不离"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理"与"气"是混沦而不可分开的。以此为理论批评了李退溪所主张"四端"与"七情"为异质的思想,提出了"四七同质"说,即主张"四端"与"七情"同质性,并创造性地指出"七情"有善有恶,"四端"亦有善恶。
儒学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作者: 张立文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和合儒学   继承创新   开放包容   唯变所适  
描述: 儒学作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秦朝到现代,孔子和儒学曾遭六次大规模的批判。其历史逻辑是凡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凡以打天下的方法治天下,便发生反孔批儒。但几千年来为什么孔子打不倒,儒学批不臭?是因为儒学有深刻的反省、反思意识和深沉的忧患、担当意识,这是其特具的精神;有宽阔的胸怀和开放、包容的意识,这是其品德;有与时偕行、唯变所适的生命力,这是其特质;有自我协调、自我修复、自我创新的活力和功能,这是其自强不息的动能;有接地通天的能量,这是其本根。在全球化信息革命的当代
从“照着讲”到“接着讲”:论冯友兰讲儒学的新思路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学   冯友兰   大全   新思路   新理学  
描述: 冯友兰突破"照着讲"的经学话语方式,采取"接着讲"的哲学话语方式,把两种讲法结合起来讲新儒学。"接着讲"的接点,不再是道统中某个历史人物,而是由理、气、道体、大全构成的逻辑观念系统。讲的内容以做人为主题,彰显儒学的普遍性价值,评述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人生境界,在现代语境中重申儒家群体至上、希圣希贤的价值取向,解决现代人价值迷失的问题,重新明确人生的意义及其归宿。
金庸的汉语新文学写作与文化审美——以《天龙八部》之段誉的亦儒亦武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庸   阅读新境界   亦儒亦武   段誉   汉语新文学  
描述: 对段誉的个案分析,应该是寻找金庸先生汉语新文学写作特色的钥匙所在。把段誉描写成亦儒亦武的独特形象,是金庸先生开汉语新文学人物描写的先河。段誉是一个内心复杂,文化层面、行为与机遇更复杂的典型文学形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用信仰、知识和他既定的身份在和这个社会做生存抗衡;同时,他用个性自由的张扬,去争取着属于他的一份真实。金庸先生的汉语新文学写作,正是以这样的文化韵味,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别有洞天"的阅读新境界。
清初君主治国的理念:以清初儒臣张英的处世为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国理念   清初   君主专制   张英  
描述: 清初儒臣张英在自己成功的人生实践过程中,不仅受家庭的影响,还表现在入仕后严格自律,克己奉公,且致仕后非常注意修身养性健身,安静居乡,积累了一系列丰富的为人处世经验,这种处世经验对家族及世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张英成功的为人处世研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的处世之道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清初君主治国的理念,并能给今人在为人处世中以启示。
儒服·儒行·儒辩——先秦文献中“儒”的刻画与论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行     儒家  
描述: 尽管在《论语》里孔子并未以"儒"作为儒家学派之名,但"儒"在先秦学术中的意义仍有迹可循。战国儒学在运用"儒"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以及战国时代的其他学派对"儒"的思想与人格刻画,都突出显现了儒之人格与儒家学说宗旨在当时通行的理解。因此比起字源学的"说儒"方法来说,先秦儒家和其他各家对"儒"的论述和评论才是了解先秦儒的学说宗旨与文化形象的直接的依据和素材。
辽使儒化现象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辽朝   文化交流   高丽   儒使  
描述: 在辽朝与高丽的往来交涉中,辽朝注意使者的德化作用,因而向高丽派遣了大量的儒使。文章从史籍、金石文献中勾勒出辽代儒使的轮廓,并指出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及在辽丽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汉代豪族的儒化与士族化:以关东豪族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东豪族   豪族   士族化   世族化   儒化  
描述: 汉代豪族形态是不断演变的,豪族的官僚化并进而世族化,从文化形态上看便是豪族的儒化与士族化。西汉中期以后,关东豪族开始儒化,东汉时关东豪族不断士族化,就全国而言,士族化进程最快。在关东豪族的儒化和士族化进程中,统治者提倡儒学和家族的经学传承固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通经而获取权力才是豪族主动儒化的内在动力,豪族儒化与士族化是文化与权力的互动与再生产过程,即文化与权力相结合。豪族世代实现文化(世学)与权力(世宦)的循环,则形成了士族。士族和世族具有同质性,士族即世族。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