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的走向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新儒学   研究  
描述: 本书不再以“述”为主,而是以“论”为主。力求在弄清楚每一位现代新儒家主要人物的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捕捉他们提出的具有普适性的问题意识,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形成超越现代新儒家的新结论。本书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对现代新儒家作整体的、综合的考察。现代新儒家已经成为历史,而现代新儒学仍然在发展。我们不必拘泥于现代新儒家的讲法,也不必以“现代新儒家”自诩,但应当大胆地探索现代新儒学,找到更新的讲法,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贺麟   哲学思想  
描述: 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
海外新儒学与伦理全球化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新儒学   全球伦理   双向对话  
描述: 儒学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性的文化资源,海外新儒家功不可没。儒学历来重视道德价值问题,有助于价值世界或意义世界的重构。儒家倡导的人文伦理学,同基督教倡导宗教伦理学,可以融会贯通:二者都是建构全球伦理的思想资源。阐发儒学的现代性和普适性,有助于提升儒学在全球的影响力。
从“照着讲”到“接着讲”:论冯友兰讲儒学的新思路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学   冯友兰   大全   新思路   新理学  
描述: 冯友兰突破"照着讲"的经学话语方式,采取"接着讲"的哲学话语方式,把两种讲法结合起来讲新儒学。"接着讲"的接点,不再是道统中某个历史人物,而是由理、气、道体、大全构成的逻辑观念系统。讲的内容以做人为主题,彰显儒学的普遍性价值,评述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人生境界,在现代语境中重申儒家群体至上、希圣希贤的价值取向,解决现代人价值迷失的问题,重新明确人生的意义及其归宿。
儒学价值观的和平导向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时报讯(记者张卫波)8月15日9:30,济南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将举办主题为“识岩茶、学岩茶、泡岩茶”的茶艺体验活动,邀请高级茶艺师卜素华从武夷岩茶的识别、炮制、品饮中学习茶道,领略以茶修身的魅力。本期体验活动仅限10对亲子参加,且孩子须在7岁以上。有意者可来市图新馆一楼咨询台现场报名,额满即止。另外,
儒学的现代转化,何以可能?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大众日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宋志明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抱着“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心态,有意无意地把西学理想化,看成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他们常常把中学与西学对立起来,把中学等同于旧学,把西学等同于新学,对儒家思想缺少应有的同情。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把西方人摆在“先生”的位置,缺少对于本民族的文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作者: 宋志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儒释道 互补与心态和合
作者: 宋志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儒释道 互补与心态和合
从周敦颐看宋代儒学的新动向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九辑】(上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他在庐山莲花峰下濂溪畔筑"濂溪书屋",并多年在此研习学问,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称他创立的理学学派为"濂学"。曾任郴州郴县令、大理寺丞、国子博士、虔州通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等低级官职。他是一位有原创力的哲学家,除了早年接受过舅父郑向的调教外,再也未正式地拜过老师。潘兴嗣在《仙居县太君郑氏墓志铭》中写道:"敦颐幼孤,自立好学不群
儒学的新际遇:从现代新儒家到现代新儒学
作者: 宋志明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学   儒学  
描述: 现代新儒学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方向之一,以融会中西学术思想为基本特征,以发展人类精神文明为根本宗旨。它一方面面向世界,吸纳、理解、转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学术思想,一方面基于时代的要求,反省、充实、推进传统的儒家思想,使儒学在现时代获得新的表达方式。从新式知识分子队伍中走出来的现代新儒家,认同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反对封建主义,接纳现代性,有别于守旧派。“现代新儒学”是指社会思想动向,“现代新儒家”是指特定的学派,尽管二者的外延有部分重合的情况,但毕竟不是同一概念。儒家解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