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仁者寿与孔子养生之道
作者: 许福吉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侔天地。他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我们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二、乐观开朗,豁达大度;三、起居有节,遵循规律;四、心存仁善,慈悲为怀;五、兴趣广泛,生活多姿多彩。
孔子与基督之争:曾国藩与洪秀全
作者: 刘涛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诸神之争   曾国藩   洪秀全  
描述: 本文意在讨论曾国藩和洪秀全之间的分歧,这场战争固然是政治战争和军事战争,但更是诸神之争,具体而言就是孔子和基督之争。洪秀全意在罢黜百家,独尊基督,故破坏偶像、损毁孔庙等;曾国藩除了捍卫清政府之外,还试图保教,为孔子而战,他的《讨粤匪檄》即是此意。
孔子举贤禅让思想试探
作者: 彭邦本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举贤才   历史影响   孔子   禅让思想  
描述: 东周社会上长期流传着远古举贤禅让的传说,从孔子开始,思想界精英围绕之展开的热烈探讨。孔子的举贤禅让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以“仁”为贤才的首要标准;以圣君举贤,且在年迈而“嗣子”不肖时禅让之以天下,为尚贤的至高境界;尚贤不避贵贱,反对单纯“论世举贤”;以仁政为旨,强调“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孔子的上述思想开了战国时期诸子热烈探讨举禅问题的先河,对儒墨诸家影响颇深。综观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穷达以时》、《子羔》、《容成氏》、《五行》等篇及《孟子》、《苟子》诸书,可知儒家举禅理论在孔子之后又有若
孔子“正名”思想的现代意义
作者: 李贤中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正名分   正名物   正名   意义世界   正名本  
描述: 孔子为挽救春秋末年世衰道微的乱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以期重整社会秩序。孔子的正名思想基本上希望能达到名实相符,而这种名实相符,并不仅是认识上的结果要符合认识对象的认识之真,更是社会体制符合道德规范的伦理之善。将孔子的正名思想予以分析,可分为「正名物」、「正名分」与「正名本」三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是一体的多面向展现,包含着经验器物、理分规范、价值意义与道德实践。孔子的正名理论是一种理论参照架构、一种解读原典与表达思想的方法,透过正名理论的精致化有助于儒家的现代化。
关于孔子几个问题的补正
作者: 鲍鹏山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关于孔子几个问题的补正
试析孔子的历史认同观念
作者: 陈金海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历史认同   三代之礼   和而不同   天下  
描述: 孔子以三代之礼作为历史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亲仁追孝、倡德务民等内、外两个向度上的认知与拓展,把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的一些新的伦理观念贯注进了传统之礼,从而将礼中宗教、伦理、政治等几种因素进一步有机整合。孔子在认同礼之教化及其对现实重要性的同时,还提出“忠恕”、“和而不同”等思想,表明了一种具有认同意识的“天下”观念,此观念不仅强调以尊礼为内涵的世界秩序,而且体现了对西周以来“天命”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这是其认同三代之礼的必然结果。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陈独秀儒学观述论
作者: 邓文金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孔道   陈独秀   儒学  
描述: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儒学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反儒学言论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儒学观主要由二个方面构成:一是对儒学孔道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抨击;二是对儒学孔道产生的社会根源、历史与现实价值作了较为冷静的考察和客观的分析。研究陈独秀的儒学观,须对这两方面的内容作统一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中肯的结论。
畏天命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
作者: 诸葛忆兵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天地、祖先、鬼神的崇拜和信仰,构成华夏先民宗教生活的主体。孔子学说中之“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赋予当下社会以“合理”次序。顺应“天”意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君权神授,是天意。天子或诸侯失德,天命就会转移。孔子以此解释诸侯之纷争,却始终拒绝思考周室衰微是否周王无“德”而失去“天意”引起的问题。此外,孔子又赋予“天命”第二层意义,即:“天”意还可以表现为“仁以为己任”之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关于鬼神,首先,孔子从来没有否定过鬼神的存在,言及鬼神时大都带有敬意。其次,孔子又在心理上疏远鬼神,对鬼神采取一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所引《诗》的理解:以《周颂·清庙之什·清庙篇》为中心
作者: 薮敏裕   刘海宇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绪论近年来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新出土资料,从数量和内容上来说,无视或轻视这些材料就无法进行新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当今时代,研究先秦到东汉时代中国文化的学者,进行综合研究者自不必说,即使是分析个别年代不同课题的学者,不研究这些出土资料也不会取得新进展。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以往的文献资料变得毫无意义而无甚必要了,新出土资料仅仅是在以往文献的意义和必要性上附加一些限定条件。因此,对于今后的中国
儒学回归当代中国
作者: 黎红雷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本文评述和分析儒学在当代中国的回归现象,包括在政治领域,发挥儒学“德治”思想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法律领域,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恢复儒学“亲亲相隐”的传统;在教育领域,各地教育部门大力推广体现儒家育人思想的《弟子规》;在企业领域,儒学受到企业家的推崇,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等。笔者指出,儒学回归当代中国,是历史的选择。尽管其回归之路依然曲折,但时代的趋势不可阻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新的“三教合流”;作为本土文化主干的儒学,在其中如何发挥主导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