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庸》之作为儒学“心法”新释
作者: 王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心法”   儒学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政治、道德因“心”而融通,“心”既是它们的基础,又是它们相互转换的枢纽。《中庸》历来有儒学“心法”之称,前人多从思想、方法和文本等角度来理解《中庸》作为儒学“心法”的原因。但这一原因,更应该从《中庸》的内容,尤其是《中庸》的某些特定范畴上去理解。通过发掘内求、时中、通达等范畴,通过“心”而融通儒学的主要思想,能够为《中庸》之作为儒学“心法”探寻出新的解释。
明代乡贤祭祀与儒学正统
作者: 张会会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贤祭祀   明代   儒学正统  
描述: 乡贤祭祀为明代士人群体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儒学内涵的场域。正德、嘉靖以后,随着国家更正祀典与儒学内部的多元化发展,在乡贤祭祀领域,明代士人围绕"祀法"展开了对乡贤标准的讨论,并借乡贤标准的厘定,重申儒学正统。一方面,对"羽翼正道"标准的强调表达了明代士人群体对外维护儒学正统,排斥佛道异端的态度;另一方面,明代士人对"崇理学"标准的驳正表明儒学内部意欲打破程朱理学独尊地位,重新诠释儒学正统。
“独尊儒术”与儒学传播形态的转变
作者: 孙顺华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形态   “独尊儒术”   汉武帝   罢黜百家   历史意义   董仲舒   儒学   《春秋》  
描述: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结果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是儒学与权力结合的标志,由此导致了儒学传播形态的转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证。
儒学现代化:重新审视新青年派与学衡派论战
作者: 魏建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新青年派   《学衡》   儒学现代化   学衡派   五四运动  
描述: 前人从未从儒学现代化的视角研究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论战。学衡派是早于20世纪新儒家的儒学现代化形态,学衡派弘扬儒学有双重目的:一是对新青年派偏激的反孔思潮进行反拨,二是努力还原被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尊孔所遮蔽的儒学精义。后一个目的常被学界忽视。学衡派主要借助白璧德等人的学说发掘儒学的人类文化价值,运用新人文主义解读儒学基本理念。在实践中他们努力追求“执中”原则,却失败于与新青年派的论战。
试论白诗朗的儒耶对话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诗朗   杜维明   牟宗三   儒学宗教性问题   宗教多元主义   儒学与基督教对话  
描述: 作为始终致力于儒学研究的美国波士顿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白诗朗从比较宗教和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对现代世界范围内的儒学与基督教对话(儒耶对话)抱积极肯定态度,深入分析了儒耶对话的可能性,探讨了儒耶对话的途径和意义。白诗朗儒耶对话的思想对世界多元文化并存,推进儒学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朴素式创新”范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朴素哲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   中国传统   文化传统   朴素式创新   朴素哲学   价值观  
描述: 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是朴素式创新的核心使命。在发达社会和大型跨国企业所推崇的工具理性和技术主义盛行的时代,"小"的和"简单"的朴素式的创新行为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价值取向。分析朴素式创新范式中所蕴含的传统朴素哲学思想,我们会发现,儒、道、法等各家对朴素的阐释虽各有侧重,但基本的朴素哲学及其价值观都是一致的,进而可推及对资源的珍惜和对民生和安全的重视,并由此引申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朴素式创新必须尊重天道与自然;要务本,致力于社会价值的增量和民生幸福;同时还要尚俭与尚简。探索朴素式创新可以为中国企业创新模式提供文化和哲学上的支撑。
明代科举与出版业的关系:以汤宾尹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儒商共生   晚明   出版业   汤宾尹  
描述: 明代后期是中国历史上出书很多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出版的图书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科举的参考书,因而出版业与科举有很大的关系。汤宾尹以国子监祭酒身份与书商往来密切,正反映了晚明儒、商之间的共生关系。他在科举中式当年就开始了编书生涯,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野,他一生都与出版、书商有着密切的关系。到明末这个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社会开放的时代,文人和商人交往的现象相当突出,汤宾尹两只脚分别踏在官场和商场,无非是当时社会上亦儒亦贾、亦仕亦商普遍心态的典型反映。要研究晚明社会和文人的关系,或商业性社会中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角色时,汤宾尹的生涯无疑具有耐人寻味的时代意义。
儒学复兴与中国文化之未来发展:牟宗三“儒学第三期发展”说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第三期发展"   "三统并建"   "内圣外王"   牟宗三   道德的理想主义  
描述: “三统并建”是牟宗三对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总体规划,而究其实质,仍是儒学“内圣外王”的老话题.儒学第三期发展说所依据的是“道德的理想主义”的大纲,是一种“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对于解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以及世界文化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的意义的失落”的困境,都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牟先生只是开启了儒学第三期文化运动的开端,并做了初步的疏导和富有建设性的探索,并没有真正完成新儒家外王之学的重建.其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理论,仍旧未能彻底突破道器二分、中体西用论的传统格套.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化和复兴,必须正视牟先生的智慧,不能绕过,只能超越.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结构的本土化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内生性本土化研究方法  
描述: 为了深入了解和探索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为大学生、高校职业辅导教育和企业用人单位提供本土化的理论依据,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取向实证研究调查组通过采用结构化个人深度访谈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和开放式问卷法对北京和辽宁的7所综合性大学的96名在读本科大学生发放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并对就学于辽宁、内蒙古、福建、宁夏的共8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多重比较等统计方法,探索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结构和现状,最终确立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八个维度:成长发展、人际和谐、面子声望、务实重利、安逸满足、奉儒守德、孝亲敬老和集体主义.研究结果证实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既是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的结合,也兼具本土独特性因素和东西方共有因素.
东北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与建设者——满族作家儒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作家   开拓者   建设者   新文学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发展   长篇小说   东北文学  
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研究价值观念的偏颇,重作家的政治表现而轻文学贡献,重中心地区文学而轻边塞地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点,几乎都投注在少数作家及作品上面,致使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以致对地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作家,无人问津,有的早已被人遗忘。儒丐便是其中之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