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庸》的“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诚”思想  
描述: 本文以《中庸》为中心,探究儒家的"诚"思想。认为"诚"在殷商末期,人的地位提高,"德"日益受到青睐,"诚"由人对鬼神的崇拜转成对道德的崇尚,尤其是孟子对"诚"作了理论性论述。关于"诚"的含义,文章分析了"诚"与"天命之谓性"和"率性之谓道"及"修道之谓教"的关系,即认为:"诚"是创造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天道;是圣人之德,是圣人才能达到的至善境界;认为圣人至诚无不尽兴,所以"诚"自然能够显现,普通人先明善,后将善付诸实现,达到无不善的境界,实现"明诚"的目的。
中庸 论儒学的宗教性
作者:     杜维明   来源: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庸》   研究   儒家  
描述: 本书作者用诠释学的方法,把中庸作为一种人文主义构想的展开、而非一个原教旨主义的立场来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清楚地说明《中庸》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和完整的结构,而且只有通过对文本作出整体性的解读,才能透过它的表层语义达到对其内在意义的理解。
《中庸》之作为儒学“心法”新释
作者: 王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心法”   儒学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政治、道德因“心”而融通,“心”既是它们的基础,又是它们相互转换的枢纽。《中庸》历来有儒学“心法”之称,前人多从思想、方法和文本等角度来理解《中庸》作为儒学“心法”的原因。但这一原因,更应该从《中庸》的内容,尤其是《中庸》的某些特定范畴上去理解。通过发掘内求、时中、通达等范畴,通过“心”而融通儒学的主要思想,能够为《中庸》之作为儒学“心法”探寻出新的解释。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作者: 罗莹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概念译介  
描述: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辜鸿铭的翻译观:英译儒经中的会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辜鸿铭   《论语》   翻译观  
描述: 辜鸿铭是清末民初的文化大师,他曾把中国的传统典籍即儒家的《论语》和《中庸》翻译成英文,从而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在英译的儒经中,体现了辜鸿铭的翻译观,即会通思想。辜鸿铭的翻译工作得到了后世的充分肯定。
高闶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书省   儒行   《中庸》   进士  
描述: 高闶字抑崇,明州鄞县人。绍兴元年,以上舍选赐进士第。执政荐之,召为秘书省正字。时将赐新进士《儒行》《中庸》篇,闶奏《儒行》词说不醇,
浅谈古代文学中儒家“参赞化育”生态思想:从《中庸》、《西游记》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西游记》   “参赞化育”   儒家生态思想  
描述: 儒家生态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精髓。它既倡导参赞化育的生态观,主张人类合理地征服和占有自然,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范围内,建立人类和自然界自然的协调关系,达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自然优化平衡的状态。儒家参赞化育生态思想我国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中庸》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神怪小说《西游记》虽内容相当庞杂,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但从某种意义上看,《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儒家参赞化育生态思想较为丰厚的文学经典著作。挖掘《中庸》和《西游记》中所蕴含的这种参赞化育的儒家生态情怀,对于我们今天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辜鸿铭英译《中庸》的策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辜鸿铭   翻译目的   翻译策略  
描述: 辜鸿铭是第一位将儒家经典翻译成英语的中国人,打破了传教士和汉学家垄断英译儒经的局面。辜译《中庸》因流畅地道,文采飞扬而赢得西人的青睐,在西方广为流传。本文从辜氏译经的目的入手,将其译经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对辜译《中庸》中使用的统一整体翻译核心概念词、西中格义、旁征博引,创造性释意等策略加以分析,指出辜使用的翻译策略成功地实现了他向西人显示中国文明的目的。
论智圆对《中庸》的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圆   《中庸》   儒释   三教关系   中道  
描述: 智圆把"中道"作为平衡三教的方法论原则,所以可以说他是宋代佛教徒中主张三教合一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但不能说在他的思想中,三教是平行的。实际上,智圆之所以抬出《中庸》,并以"中庸"作为调和儒释紧张关系的手段,其初衷是要在儒释关系有所缓和的氛围中论证佛教比儒、道更高,从而为佛教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智圆进而把佛教所讲的"性命之学"作为统括儒、道的依据,并认为佛教所讲的"道"比儒、道两家更为完善,更有助于"治天下"。
辜鸿铭英译儒经的文化用心——兼评王国维“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辜鸿铭   文化用心   翻译策略   王国维  
描述: 辜鸿铭的《中庸》译本逋一问世即遭王国维的全面否定,但在西方却刊行不衰,颇受欢迎。本文逐条分析王国维所谓辜氏译本的“大病”与“小误”,指出王氏囿于原作中心论和纯学术的追求,未能体会辜氏翻译儒经的文化用心。他所指摘的,恰恰是辜氏翻译策略之所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