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西夏儒学的发展和儒释关系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夏   儒释   尊孔兴文   儒学  
描述: 西夏早在立国之初,儒学就有一定的发展,经元昊、谅祚、秉常几代发展,到乾顺和仁孝时,进入兴盛时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的设立为西夏培养了大量人才。西夏把佛教作为国教加以提倡和崇信,但崇佛并不排儒,二者并行不悖。此时的儒释关系已不是以往历代上彼此间的斗争和儒学排斥佛教的关系,它们更趋于融合和协调。西夏利用儒、释这两大精神支柱共同维护着它的统治。
西夏文学作品中所见儒释相融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夏   儒释   文学作品   融合  
描述: 随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完成,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修身以道,治国以儒,治心以释的局面。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体在西北建立的民族政权,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崇佛尊儒的国策,佛教和儒家文化在西夏都得到发展,尤以佛教最为突出。西夏时期佛教已不单强调出世离俗,而更多的表现为入世合俗,佛儒共容相济,与社会接触,去劝化世人,把出世离俗和入世合俗的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对儒释相融思想在诗歌、谚语及各类字书、韵书中的表现作一简要论述。
曾巩的儒释人才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曾巩   人才观  
描述: <曾巩集>收录之佛门题记,虽于佛教不乏针砭,但独于释门人才之盛叹赏不已,并因之惋惜儒道之中,缺乏如此既高度敬业,又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曾巩对比儒释两教人才之现状,以及人才选拔和储备情况,得出人才危机是儒道振兴的最大障碍的结论.本文透过作品,对其儒释人才观进行分析,认为曾巩对佛徒之赞叹,实际是对儒道门庭冷落之哀叹.所以其赞扬僧徒,丝毫没有改变他反佛之立场.
论智圆对《中庸》的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圆   《中庸》   儒释   三教关系   中道  
描述: 智圆把"中道"作为平衡三教的方法论原则,所以可以说他是宋代佛教徒中主张三教合一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但不能说在他的思想中,三教是平行的。实际上,智圆之所以抬出《中庸》,并以"中庸"作为调和儒释紧张关系的手段,其初衷是要在儒释关系有所缓和的氛围中论证佛教比儒、道更高,从而为佛教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智圆进而把佛教所讲的"性命之学"作为统括儒、道的依据,并认为佛教所讲的"道"比儒、道两家更为完善,更有助于"治天下"。
论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中的儒学传播影响和发展(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儒伊   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   儒学  
描述: 我国的历史文化生态和民族构成,决定了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相互眷顾、培壅发展的机缘。儒学的传播影响促使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得到充足浸润滋养,儒学也因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的基因合成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儒学对主要分布在我国岭南地区的壮、黎,西南地区的白、彝,北方地区的蒙古、满等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的传播影响、互动交融,考察儒学在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中的传播影响和独特发展,揭示其深刻原因、基本特点,以及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释灵裕生平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校社科信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文帝   儒释   佛教   《续高僧传》   释灵裕  
描述: 一、释灵裕生平释灵裕生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 517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一年(公元605 年)。隋代僧人。据《续高僧传》卷第九载, 系定州曲阳人,赵氏子。 (一)通晓儒释,誉驰邺都《续高僧传》卷第九指出:灵裕童幼时, 每见仪像沙门必形心隋敬。年登六岁,便知受戒,父母强之誓心无毁。年七岁启父出家,父决誓不许, 遂通览群籍, 深契幽颐。年十五(一说十八岁)投明宝二禅师,出家于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县地) 应觉寺。起初勒令诵经。灵裕执卷而誓曰:
论苏曼殊的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主义   儒释     自由   苏曼殊  
描述: 本文对苏曼殊的思想进行了论述,指出苏曼殊的思想是一个以儒为里,而以释、道为表的结构图式,而这个图式又由于某些西方文化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形与倾斜。
唐代僧人碑志书写与儒释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士们   碑志文   儒释   儒家道统   孔子传   独孤及   唐代文人   古文运动   孔门   乐正子春  
描述: 唐代以后,僧人碑志日趋增多。传统碑志文结构中对志主世系、子嗣、葬仪等情况的书写要求,在写作僧人碑志时与僧人身份发生龃龉。唐代文人撰写僧人碑志时,通过字句替换、典故移用等方法,努力在不损害碑志文体结构的前提下撰写符合僧人身份的碑志,这一过程也是儒、释文化互动的过程。特别是唐代文人在使用僧人法脉传袭代替世系书写时,既采取了传统墓志世系叙述的格式,又使用孔门师生授受比附僧人心法相承。这种写法不但影响着天台宗、禅宗等宗派师资法脉传承的叙述,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儒家道统学说的建立。
千年佛都蕴文明 儒释圣地藏奇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楼阁式   佛光普照   珍宝馆   汶上   宝相寺   主展厅   佛教传入   灵踪   圣迹  
描述: 汶上县中都博物馆位于汶上县城西北汽车站南,建于1998年,是双层双檐楼阁式仿古建筑,双拱彩绘,雕梁画栋。高21米,占地2800平方米。佛都圣迹珍宝馆是中都博物馆的主展厅,展厅分为文明曙光、化行中都、佛教传入、同朝四尚书、运河枢纽和宝相寺地宫出土文物精品特展等六大板块,其中,宝相寺地宫出土文物精品特展又分为太子灵踪、佛牙供养、稀世佛宝和佛光普照等四个主题。
方以智:儒释之间
作者: 暂无 来源: 百花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电影   方孔炤   儒释   文天祥墓   青原山   油纸伞   净居寺   男女主人公   黑白画   静雅  
描述: 一吉安市河东,距城二十余里,有一古刹净居寺,端居在青原山。吉水人杨万里,曾自豪地夸耀该山,为'山川第一江西景'。我在日本电影《感官新世界》中,看到男女主人公在平原上分手,背景是隐隐的富士山,周围田野平旷,寺院耸立,河川静流,主人公在雨中握着油纸伞,穿着木屐——黑白画面,给人怦然心跳的忧伤和感动。我想,过去的吉安,也是这样的宁静和文气,有着电影里相似的画面:楼阁素朴静雅,寺庙林立,平原种着稻黍,赣江蜿蜒沉静,充满宗教感和别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