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释相通的《护生画集》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弘一大师   画集   艺术   护生   画面   新加坡   丰子恺   人与动物   法师  
描述: 平时喜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每读一篇,我脑海中便会浮出现出银髯飘拂,微笑谦和的老人,他仿佛在和我谈教育、谈艺术,他那慈爱、率真、明净的人格修持会让我感悟,使我从容而快乐。最近,因结佛缘,朋友送我一本创作时间长达47年的《护生画集》六集,共4 50幅,读来备加亲切。《护生画集》原先是丰子恺为其师弘一大师50岁而作的50幅作品,由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作诗并书写,一画一诗相对照。"初集"中有一幅《松间的音乐队》很有情趣,画面上,草庐一司,柴扉畅开,河水淌淌;屋前,青松参天,鸟鸣成竹,和谐
赏心十六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禅   竹窗   儒释   明万历   江户   禅风   山寺闻钟   集古   花坞   登楼  
描述: 苏东坡诗书文章都好不说,最重要的是"识趣",旷达之人。出入儒释,而得禅风习习。苏东坡死于一一○一年,死后怀念他的人固然多,但真正成为"偶像",一举一动,一巾一服,都成为追逐模仿焦点,恐是晚明万历中期(大约一六○○年)之后的事了。晚明文人爱风流,琴棋书画喝茶说禅样样都能来一手的"苏长公"几
苏东坡为何成偶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工人(C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禅   竹窗   儒释   明万历   江户   禅风   濯足   集古   山寺闻钟   登楼  
描述: 苏东坡诗书文章都好不说,最重要的是“识趣”,旷达之人。出入儒释,而得禅风习习。苏东坡死于1101年,死后怀念他的人固然多,但真正成为“偶像”,一举一动,一巾一服,都成为追逐模仿焦点,恐是晚明万历中期(大约1600年)之后的事了。
苏东坡:中国文化样本(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本空   洞仙歌   散文作家   秦观   三教合一   明心见性   又于   佛印   佛教禅宗  
描述: 儒道释融于一身,并集其大成,在中国文人中找一位这样的典型样本,非苏东坡莫属。苏东坡于《祭龙井辩才文》中夫子自道:“孔老虽异,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交攻。我见大海,有此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此为他对“三教合一”的基本观点,也是他所身体力行的。苏东坡的渊深博大,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中不吝笔墨地作了经典的概括,限于篇幅,这里只引两段:“苏东坡是个秉性
儒释孝道说的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敦煌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孝道思想   儒释   《孝经》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   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   经变相   敦煌壁画   孝文化  
描述: 一中国传统儒家孝道说“孝道”者,“亲亲”之意也。是人与动物间重要的区别之一。人们从降生落地起,即都自然而然地知道亲亲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以说这是人的天性,亦可以说这是文明人类和具有文明人类意义的人与生俱来的品性。孝道意识也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故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谓:“父子之道,天性也。”以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即其谓也。o“孝道意识”,既然是人类的共性,它就不只是限于中国人讲究孝道,而是整个人类都是如此的。但是,不管是那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不能与中国相比拟的,可以说中国是孝文化倡导之最。中国人一直把孝道视为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最为崇高的社会美德,选拔人材的必备标准。人们常说的:“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也”。古谚亦有“国有宝,忠臣良将;家有宝、孝子贤孙”。《后汉书》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由是我们可以窥知,古时之帝王对于孝道重视和遵礼的情状。孔子在《孝经》一书里,对于此点作过精到的论述,其谓“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可移于官”云云,从根本和理论上将“孝”与“忠”等之间的关系,讲得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亦说明“孝”是“忠”的基础,故古时的帝王欲要...
探古今之通玄 阐儒释之会融──《佛学与现代新儒家》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现代新儒家   中国佛学   儒释   宗教观   资产阶级民主   儒佛交融   宗教精神   圆融精神   近现代化  
描述: 探古今之通玄 阐儒释之会融──《佛学与现代新儒家》评介李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克立、李锦全两教授主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之一《佛学与现代新儒家》,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卢升法著,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国哲学和佛教哲学...
马一浮的读书生活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读书生活   儒释   复性书   马一浮   西方哲学   弘一法师   儒学大师   浙江绍兴人   一代宗师   书法篆刻  
描述: 马一浮(1883-1967年),浙江绍兴人,著名儒学大师、诗人、书法篆刻家。自幼聪颖、能诗善文,青年时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留学,习通七国文字,研读西方哲学、文学名著。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主要有《马一浮篆刻》《马一浮遗墨》《蠲戏斋诗编年集》和《马一浮集》等。年少俊才有英名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国初年,有一位青年学者崭露头角,活跃在当时的文坛而名扬海内,他就是鲁迅的同乡马一浮。马一浮的闻名遐迩,也许与这样几件事有关系:一是他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使教他的塾师自叹弗如而辞
浅谈中国画的文化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北国土资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道禅   机高   传统技法   妙合   中国画艺术   应物象形   出于意表   中国绘画   中国画发展  
描述: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画,承载着丰富的儒释道禅思想,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悟,也就无法真正认识中国绘画。绘画有三次第:状物、传神、传韵。画者做到应物象形,曲尽玄微,形象生动者是状物高手,可称画匠;而天机高迥,能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者自能传神,堪称画师;只有达到"拙规矩于方圆,鄙
论“儒释调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佛教义学   中国思想文化   文化交流   信仰   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   儒学   儒家   佛教思想  
描述: “儒释调和”,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是佛教传入中土后长达几百年间的大规模文化交流的果实,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影响很大。但这却是一个畸形的果实。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我国历史上在文学、艺术、建筑以及哲学、逻辑学(因明)、语言学、史学等众多领域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从意识形态发展的总体
儒释三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外来文化   儒释   般若学   中国化   儒学化   佛教发展   玄学   传统文化   儒家  
描述: 儒释关系是学术界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作者认为,当前的要领,是把有关的史实弄清楚。第一,通常把佛教的初传归结为对方术和玄学的依附,忽视一开始就有儒学对佛教的改造,就是对史实了解不全面而引起的重要误解。第二,视儒学为反佛排佛的旗帜,否认佛教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这种观点尤与史实不符。本文补充了一些材料,认为儒释关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而交流总是相互作用的。外来文化若不保持自己某些固有的独特性,以补充和丰富传统文化或缺或弱的内容,就象它不改形变态以适应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一样,决不会得到广泛持久的传播。第三,本文强调,儒释的相互作用,不能作抽象的理解。它们是在特定的社会机体上进行的,受到特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最终由时代和人群的需要加以抉择。佛教之特别与儒学关系密切,就是因为儒学更稳定地反映了我国封建主义的基本结构。在这方面,我们对史实的把握也需要增强。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