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颖达世系及入唐前行实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实   孔颖达   唐朝   世系  
描述: 孔颖达为孔子第32世孙。下博孔氏出自关内侯福七世孙郁,后汉冀州刺史。汉下博南部,隋、唐分属冀州衡水,故为冀州衡水人。孔颖达有子三人,孙二人。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起,教授乡里。炀帝大业元年,32岁时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九年,以杨玄感之祸,避地虎牢。十五年正月,太尉王世充开府,悉取隋朝显官、名士为太尉府官属,孔颖达以太常博士造禅代仪。郑开明二年(唐武德三年),为郑太常博士。次年,孔颖达入唐。
从荀子对孟子先王观的吸收与改造看儒学的政治化
作者: 郑明璋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政治化   王道   孟子   儒学  
描述: 荀子对孟子的先王观念和王道理想多所吸收与继承,他们都崇拜先王,都描画了王道乐土的美好理想,都反对暴君与暴政。同时在这种继承中又有所革新,荀子将先王与礼法、君师等观念结合起来,融合王道与霸道,体现了向政治的靠拢和与时俱进的意识,是儒学走向王权政治的先导。
儒佛并重而归宗于儒:马一浮先生的儒佛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适性   儒佛观   根器   马一浮  
描述: 儒佛问题是马一浮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全面了解其思想面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马先生的儒佛观有其内在的理路和现实的考量,是在权衡、评判各家学说得失,基于人的现实状况之后得出的结论.它既避免了好高骛远的弊端,又指明了修行的最佳路径,从而在理论之中寄托了现实关怀.了解这一思想,对于从本质上把握各家学说以及中国传统学问的真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苏东坡:中国文化样本(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本空   洞仙歌   散文作家   秦观   三教合一   明心见性   又于   佛印   佛教禅宗  
描述: 儒道释融于一身,并集其大成,在中国文人中找一位这样的典型样本,非苏东坡莫属。苏东坡于《祭龙井辩才文》中夫子自道:“孔老虽异,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交攻。我见大海,有此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此为他对“三教合一”的基本观点,也是他所身体力行的。苏东坡的渊深博大,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中不吝笔墨地作了经典的概括,限于篇幅,这里只引两段:“苏东坡是个秉性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楚辞通释》   儒体道用   王夫之   内丹丹法  
描述: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朱元璋阅读活动论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明代   阅读活动  
描述: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崇儒尚学,热爱阅读。他不仅重视对图书的收藏,更能够身体力行地广泛阅读,勤于钻研。他的阅读观念和思想也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明之际耕渔轩文艺活动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达左   耕渔轩   金兰集  
描述: 元代末年,苏州名士徐达左在光福里邓尉山中构筑耕渔轩作为隐居之所.耕渔轩环境清幽宜人,艺术收藏丰富,不仅苏州地区的文人频繁来访,从外地游历至苏州的文人也慕名而来,因此逐渐形成了以耕渔轩为中心的文人圈.徐达左介乎醇儒与隐士之间的人格,在易代之际的江南文人中很有代表性.
多元文化融合与不忽木散曲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行   散曲   不忽木   隐逸  
描述: 不忽木于元代较少民族文人中出身高贵,不幕华奢,正道直行,九死未悔,完美地实践了儒家传统的政治价值追求和人生修为理想,堪为西域儒行第一;而其少有的只鳞片爪般的人生领悟,即[仙侣·点绛唇]《辞朝》真实再现了他异常冲撞、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
略论草原玉文化的发展与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草原文化   自然崇拜   玉文化   图腾崇拜   巫崇拜  
描述: 北方游牧民族对玉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草原地区中的辽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华玉文化的发祥地。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玉的历史至少有8000年。草原玉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崇拜使玉可通灵,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巫崇拜使玉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图腾崇拜使玉成为勇敢、自由、力量的象征;中原儒文化的影响,使玉成为美德、才华、信义的象征。
康有为的新孔子观和新儒学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有为   重塑孔子   改铸儒学  
描述: 孔子是中国统治者标榜的圣人,是万世师表,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及至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康有为为了捍卫中国本土文化,挽救民族文化危机,树立民族自尊自信,标举孔子和儒学的旗帜,借用西学,重塑孔子形象,复原孔教,援西入儒,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孔子和儒学观,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