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国学的新理解——易、儒、禅、道的三句真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仁为核   明心见性   保合太和   无为而治  
描述: 纷纭,为便于把握,兹将易、儒、禅、道各自概括为三句真言:“生生之谓易”,“保合太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明心见性”,“无为宗体本”,“顿悟成佛”;“无为而治”,“有无相生”,“道法自然”。
禅宗思想对佛教绘画与禅宗写意画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心见性   禅宗思想   禅宗写意画   佛教绘画  
描述: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地与中国的儒、道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是这些宗派之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宗派。禅宗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佛教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和研究禅宗思想对中国佛教绘画与禅宗写意画发展的影响。
文化整合与文化文融──儒佛人生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利利他   庄严国土   明心见性  
描述: 本文试图以文化比较的眼光, 从理想人格、修行方法、社会理想等方面进 行了儒家和佛教人生观的对比, 初步探讨了中国佛教人生观作为佛教伦理的组成部分, 其异於中土世俗伦理的特色, 也初步探讨了中土佛教人生观作为中土传统人生观的有 机组成部分, 其异於印度佛教传统的特色。
文化整合与文化文融—儒佛人生观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利利他   庄严国土   明心见性  
描述: 本文試圖以文化比較的眼光,從理想人格、修行方法、社會理想等方面進行了儒家和佛敎人生觀的對比,初步探討了中國佛教人生觀作為佛敎倫理的組成部分,其異於中土世俗倫理的特色,也初步探討了中土佛敎人生觀作為中土傳統人生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異於印度佛敎傳統的特色。
印光的儒佛融合思想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人伦   印光   终极关怀   明心见性   儒佛并举  
描述: 印光从本体与工夫上分析了儒佛之同异,认为儒佛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如"五戒"与"五常"即是同,不同则在于做人准则、时空观和生死观上,在"孝"的问题上也有层次之分。因儒重日常人伦,佛重明心见性,印光
外观以化与内观以明:《周易·观卦》“观—看”之道的哲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观   内观   明心见性   《观卦》   神道设教  
描述: ,成为神道设教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六三观我生"、"九五观我生"都是主体指向自身内部世界的"内观",这种自照、内省的"观—看"之道对后世明心见性传统有重要影响,在儒释道三家都有体现。"外观"与"内观"是
佛教禅宗与李白诗风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念心   豪放飘逸   明心见性   妙悟  
描述: 中国佛教发展到了唐代,遇到了历史的机遇,异军崛起,蔚为壮观.佛教风行于整个社会,渗透到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当时诗人的性情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李白的思想中就包含佛、道、儒三教的真谛,其诗歌也随之闪耀着佛学禅影.
从儒与禅的比较上来看儒家的道统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心见性   悟道   道统   心性  
描述: 本文認為,儒家的道統傳承是由孔子至孟子這一時期,這一時期,由孔至孟,師師相傳,皆以「悟道」──徹證自心本性為標準。至孟子以後,儒家的道統便一直沉默,漢代董仲舒時期,也只是興起了對儒學的研究,但是,儒學研究與儒家道統並不是同一回事,儒學是屬於文化現象學的範疇,儒家道統是屬於實證自心本性的範疇,儘管從漢代董仲舒至唐朝這一時期儒學大興,儘管不乏其學術大成就者,但是,就「孔孟之道」而言,卻是無人能夠親證的。歷史再發展到唐宋,由達摩而來的禪宗一心法的弘揚,才使得中國讀儒書之人借禪宗得以豁然頓悟「孔孟之道」,歷史發展至此,由孟子失傳的道統才有人借禪宗得以親證,儒家文化才得以從根本上弘揚。
从儒与禅的比较上来看儒家的道统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心见性   悟道   道统   心性  
描述: 本文认为,儒家的道统传承是由孔子至孟子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由孔至孟' 师师相传,皆以「悟道」一一彻证自心本性 为标准。至孟子以後,儒家的道统便一直沉默, 汉代董仲舒时期, 也只是兴起了对儒学的研究, 但是,儒学研究与儒家道统并不是同 一回事,儒学是属於文化现象学的范畴,儒家道统是属於实证自心 本性的范畴,尽管从汉代董仲舒至唐朝这一时期儒学大兴, 尽管不 乏其学术大成就者,但是, 就「孔孟之道」而言,却是无人能够亲 证的。历史再发展到唐宋'由达摩而来的禅宗一心法的弘扬,才使 得中国读儒书之人借禅宗得以豁然顿悟「孔孟之道J '历史发展至 此,由孟子失传的道统才有人借禅宗得以亲证' 儒家文化才得以从 根本土弘扬。
儒、道、释三家的悦乐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行仁   悦乐   明心见性   逍遥   儒家   释家  
描述: 明心见性,求得本来面目而达到入世、出世的和谐。真正的悦乐,不是用任何方法可以直接追求的,只有当立己达人的工夫到达某一境界,这时悦乐才会自然而然地从心灵深处涌现出来。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