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先秦中庸源流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哲学范畴   “允执其中”   孔子   对立统一   中庸思想   《论语》   “中和”   “中”   “中庸”  
描述: “中庸”,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是儒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该词始见于《论语》,但其思想渊源甚为久远。中庸的前身称为“执中”,执中原则可上溯至“禅让制”时代,是从传说中的尧舜直到禹汤文武周公治国安民的指导方针。孔子首创“中庸”,把执中原则提升至哲学范畴。孔子身后,儒分为八,中庸学理又经子思、孟子、苟子相率发展,迄于战国末年已蔚然大观,从而结束了中庸思想哲理化的历史进程。秦汉以降,历代儒者虽多事阐发,然终不出托古致用、借题发挥之圈子,中庸的本质含义未见改变。是故,探究中庸思想应以先秦为大端,例分阶段而观之。一、起源阶段:以周公的“中德”观念和史伯、晏婴的“和同”说为代表据古文献记载,中庸思想萌发于三代之前。《论语》云:“尧日:‘咨!永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水终’。舜亦以命禹。”以尧曰D据此,则知尧之命舜,舜之命禹,其要只在“允执其中”一句。其后,伪《古文尚书·大禹漠》载舜命禹之辞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四句被宋儒称作“十六字心传”,意谓古圣心L相传之道。而此四句仍归重于“允执厥中”一句。《中庸》引孔子之言,称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o...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