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目的论视角下辜鸿铭儒经英译策略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辜鸿铭   儒经   目的论   翻译策略  
描述: 辜鸿铭乃近代名士,学贯中西,精通数国语言。四部儒经辜译其三,且译本在西方刊行不衰,可谓中学西渐之先驱。辜译儒经,有其深刻的文化用心。为实现其翻译初衷,辜氏在英译儒经过程中采用了形式对等、以西格中、不拘原文等三大策略。尽管学界对辜译儒经褒贬不一,其翻译策略却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很强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从意识形态看辜鸿铭的儒经英译:以《中庸》译本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操控   翻译策略  
描述: 翻译是操控的过程。译本既是操控译者翻译行为的诸多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译者意识形态输出的媒介。本文拟从辜鸿铭的《中庸》译本为例,回答辜氏在特定历史阶段英译儒经背后的意识形态斗争,以及辜氏如何通过对译本的操控向目的语读者传达符合自己视域的意识形态图景。
《茶经》中的茶文化内涵及其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茶经》   翻译策略  
描述: 《茶经》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核心资料,对中外学者研究我国茶文化起源和历史带来巨大帮助,是最重要的茶文化典籍。本文重点分析英国学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的《茶经》,通过分析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中关于传统儒释道翻译的优劣,体会译者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茶文化翻译策略。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基本保留《茶经》中传统文化的部分,是不可多得外文翻译好译本。
翻译中的异域经典重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翻译   经典化   翻译策略  
描述: 从唐朝到1919年《圣经》和合本的出版,传教士译者一直在为顺应中国的文化语境而寻找恰当的《圣经》汉译经典化途径,其翻译策略经历了全盘汉化、话语独立化和适度“道儒化”三个阶段。作为《圣经》汉译的权威译本,《圣经》和合本是传教士译者们经典化努力的结果,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译者权威化、文化和合化和译本文学化三个方面的合力。
翻译中的异域经典重构——传教士《圣经》汉译的经典化策略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翻译   经典化   翻译策略  
描述: 从唐朝到1919年《圣经》和合本的出版,传教士译者一直在为顺应中国的文化语境而寻找恰当的《圣经》汉译经典化途径,其翻译策略经历了全盘汉化、话语独立化和适度“道儒化”三个阶段。作为《圣经》汉译的权威译本,《圣经》和合本是传教士译者们经典化努力的结果,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译者权威化、文化和合化和译本文学化三个方面的合力。
辜鸿铭及其儒经翻译——从辜鸿铭儒经翻译的动因看其翻译策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因   儒经翻译   翻译策略  
描述: 辜鸿铭是我国近代精通中西文化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他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翻译思想也值得人们研究。本文从辜鸿铭进行儒经翻译的动因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从而深化人们对翻译家辜鸿铭的研究,以期对当今的典籍翻译事业有所启示。
后殖民视域下的辜鸿铭《中庸》译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辜鸿铭   翻译策略   后殖民翻译研究  
描述: 辜鸿铭的儒经英译,打破了由传教士、汉学家垄断中学西渐、制造中国形象的局面,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尤其是文化殖民的初衷与色彩。本文以《中庸》为例,指出辜氏译经,着眼于儒学的道德诉求,为中国文明争地位;广引西书,以证儒学的普世性;西中格义,方便读者理解;创造性诠释,显现译者关怀。辜氏译本不斤斤于原作的“特质”,语言流畅优美,与后殖民理论家主张的“异化”、阻抗式翻译大异其趣。辜氏翻译策略的成功,有助于我们反思、推动方兴未艾的后殖民翻译研究。
辜鸿铭与林语堂《论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论语》   翻译策略  
描述: 近年来,随着儒学研究的复兴和儒经英译的不断升温,对儒经英译的研究成为了翻译界的热点之一。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向西方译介儒家经典的先驱,辜鸿铭和林语堂分别于1898年和1938年对《论语》进行了英译。两种译本在翻译策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原文选择的不同、章节处理的不同、文化词翻译的不同、所增添的注释不同。
辜鸿铭英译《中庸》的策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辜鸿铭   翻译目的   翻译策略  
描述: 辜鸿铭是第一位将儒家经典翻译成英语的中国人,打破了传教士和汉学家垄断英译儒经的局面。辜译《中庸》因流畅地道,文采飞扬而赢得西人的青睐,在西方广为流传。本文从辜氏译经的目的入手,将其译经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对辜译《中庸》中使用的统一整体翻译核心概念词、西中格义、旁征博引,创造性释意等策略加以分析,指出辜使用的翻译策略成功地实现了他向西人显示中国文明的目的。
从目的论看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类课程的英汉口译 ——以Engaging China (节选)为例
作者: 李菲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交替传译   案例分析   目的论   翻译策略   孔子学院  
描述: 本文以俄勒冈大学朗德克斯特商学院、俄勒冈大学孔子学院和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走近中国》英文讲座为案例,该案例涉及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演化发展。笔者为实现本次口译实践的目的——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新视角,采用德国功能派翻译家威密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目的论为指导原则,并将其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作为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支撑和基础。报告对俄勒冈大学朗德克斯特商学院举办的《走近中国》英文讲座进行英汉交替传译,在目的论视角下探讨口译的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口译过程和译后反思。首先笔者对本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