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代禅僧的儒学观研究
作者: 郭锋航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儒学观   儒佛会通   禅僧   儒学  
描述: 宋代禅僧对儒学的认识,增添了许多新的精致特点,态度逐渐由对立转变为会通。他们不再简单地用佛教理论化解儒学,而是在承认佛教的教化作用与儒学平等的前提下,或是将佛教与儒学的理论进行比较,或是用佛教的教义会通儒学,或是认为佛教和儒学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且都可随时教化。宋代禅僧的儒学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使佛教逐渐走上了中国化、世俗化的发展道路,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产生了直接影响。
亦道、亦儒、亦佛之许由形象探究——以明末清初《庄子·内篇》通释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夫之   许由   道盛   方以智  
描述: 在阳明学和三教合流等思想影响下,明末清初学者大多萌生乱世隐匿、寻求精神抚慰的念头,并掀起了一股注庄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庄子》中的许由形象便打上时代的痕迹和个人的倾向,如在憨山德清处,许由亦道亦佛,但未达圣人逍遥境界;在公安三袁处,许由则是忘己达化、乐天知命之真人或真知者也;在方以智处,许由虽有治天下之德,但应帝王仍归于尧、舜;在王夫之处,尧则高于许由。可见,《庄子》之许由是道、是儒还是佛,皆受到诠释者的立场和所处时代风尚的影响。
蜀儒周洪谟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士林   周洪谟   巴蜀地域文化  
描述: 周洪谟出身于世儒之家,仕途平坦,胸怀韬略,在安邦定国、整顿学政、健全礼制、稳定川南、规划荆襄等方面屡有建树。他为学、为事、为人可圈可点,立言、立德、立功兼而有之,梳理周氏其人其事其学的相关史实,或能从特定视角有助于对明代士林风气、社会风貌乃至明代巴蜀地域文化特质的认识。
炎黄精神历史流变“四期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轴心时期   新轴心时期   炎黄精神   轴心后时期  
描述: 炎黄精神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前轴心时期、轴心时期、轴心后时期、新轴心时期几个阶段。前轴心时期由“三皇”、“五帝”、“三代”构成,其特点为“祭由神农,政由黄帝”;轴心时期,所有的思想都是围绕着道而构建,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轴心后时期包括“黄老道德之术”、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是炎黄、道儒的融合时期;新轴心时期以全球化为历史背景,当前表现为由中国智慧所制定的惠及全球的游戏规则正在成为国际共识。
论高校意义世界的重构与大学生德性培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重构   现状   意义世界  
描述: 人类的言行皆有意义,意义是人的固有本性;人类认识改造世界和自我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意义体系构成意义世界;大学宗旨指导下的办学理念、学校规定和服务功能以及核心精神体系构成了高校的意义世界。由于国家意识形态退隐、传统儒释道教育断裂留下了意义真空,使得西方个人本位文化价值观有机可乘,高校精神有远离生活成为"供品"之嫌。因此,迫切需要在高校强化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并有组织地系统重构高校的意义世界,以道德教育实现大学生意义关怀,帮助大学生德性成长。
园林设计中的禅宗审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设计   意境   禅宗审美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聚集了儒、道、禅三家之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尤其是禅宗文化,讲求的直觉、顿悟、自由、意境、审美,促使人们透过繁复纷纭的世界来反思自我,体悟生命,进入个体生命的诗意审美阶段,同时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禅宗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并且让园林成为精神文化和物质的双重体现。
论程敏政佛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对佛问》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   《对佛问》   程敏政  
描述: 基于明初的社会现状和佛教生存状态,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在《对佛问》中集中展现了其对佛教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认识,深入剖析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功用以及佛儒关系,厘清了时人对佛教的模糊认识。程敏政以旁观者的角度,实事求是地阐发了其对佛教的看法,行文之中处处散发着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光辉。
论孔门师生关系的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义   孔子   师生关系  
描述: 孔门师生关系是解读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心灵密码的重要路径。孔子创办私学,通过"有教无类"无差等的教育来实施文化的拯救;营造自由开明的学术环境,培养"志于道"的"君子儒",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士",文化获得了独立;孔门师生关系建立在"行其义"的社会责任担当的基础之上,孔门师生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姿态,播撒道义之火、文化之火,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西塞神舟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特征   民俗文化   神舟  
描述: 西塞神舟民俗是以农耕文明为其发端,融端午文化及释、道、儒文化等多神崇拜为一体的地域文化。其中在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等方面,均有深厚的积淀,特别是在其俗事中的多神视觉凸现、俗核传递过程中的生命基因链接与繁衍方式、原始文化元素与西塞本土文化的交织合流与分野、群聚行为的和谐与接纳包融、舟神幻化与飞升的虚拟浪漫思维等方面,均是深值探讨的话题。
论苏氏蜀学的儒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人之道   人情   苏氏蜀学  
描述: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的蜀学在当时独树一帜。他们的思想儒、释、道兼容,其中儒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苏洵重视圣人之道与机权的关系,苏轼从仁、礼的角度研究儒学,苏辙以圣人之道,不求为异为核心,探讨儒学经典。他们学说的主要特征,就是重视圣人之道与人情的关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