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作者: 罗莹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概念译介  
描述: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热河日记》与“儒藏礼仪之争”:一场多民族帝国盛宴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之争   蒙藏佛教   夷夏关系   朝觐  
描述: 《热河日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关于儒佛关系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通过对朴趾源所记录的儒佛与皇帝互动的种种细节的分析,来说明美国历史学家何伟亚关于皇帝与内亚佛教世界的礼仪冲突的看法是对乾隆年间承德的礼仪空间与秩序的误读,认为真正的礼仪冲突产生于儒家与藏传佛教之间,而冲突的根源则在于清代夷夏观念的变革和知识分子心态的复杂性。
中学西渐之滥觞: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译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翻译需要   四书五经  
描述: 对于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译介活动,过去认为是在分散和无序状态下进行的,同时代人之间很少彼此通气,不同时代的人之间也少有承袭关系。对这一译介活动及译作的全面梳理表明:译者内部存在种种联系并在各自翻译选择中透射出明确的翻译需要意识;礼仪之争这一历史背景作为儒籍翻译的起因和催化剂,其作用不容忽视;这次中学西渐的前因后果将有利于当下的中学传播。
异文化与在地文化的融合:以法国出版《中国文化历史及风情丛刊》(1776-91)的孔子生平图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Sino-Christian Studi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ble, Theology & Philosophy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之争   图像学   孔子   耶稣会  
描述: 《中国文化历史及风情丛刊> (1 776-91) 为欧洲十八世纪下半 期介绍中国的最重要书籍,亦为法国汉学之祖。编辑横跨中法两 地,由法国在北京的传教士蒐集资料或翻译寄至法圈,再由法方 东方语言专家
Integration of Foreign Culture with Local Culture: The Icons of Confucius in Mémoires concernant les Chinois (1776-91) in France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之争   图像学   孔子   耶稣会  
描述: 《中國文化歷史及風情叢刊》(1776-91)為歐洲十八世紀下半期介紹中國的最重要書籍,亦為法國漢學之祖。編輯橫跨中法兩地,由法國在北京的傳教士蒐集資料或翻譯寄至法國,再由法方東方語言專家編輯審訂。叢刊第十二集刊出十八幅精美的孔子生平圖。孔子圖像出現在一個不屬他的文化系統,觀者為另一個文化族群,主題與風格如何做改變?新的文化意義為何?這一系列圖像由法籍北京傳教士錢德明根據明末孔子聖蹟圖手繪,與中國的原稿對照,第一幅孔子肖像,手上的筍引起祭祖聯想、改成不明的才暗形物,主要是耶穌會面對中西方的禮儀之爭所避開的祭祖或祭祀宗教聯想。第四幅孔子誕生圖則保留東方原稿孔子出生的仙人奏樂,但下方加上天主教聖母誕生,以中西混合的圖像方式讓孔子生平與聖經宗教人物作類比,喚起耶穌與聖母的圖像記憶,暗示西方讀者,耶穌會在中國的聊儒斥佛的傳教方式並無不妥。而孔子圖像經由東方中國原型融入了西方基督教的圖像與美學。
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礼仪之争   耶稣会士   孔子   儒家  
描述: 《中国哲学家孔子》是儒学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本文对这部翻译著作的出版历史背景、书的基本内容做了研究。进而说明,这部著作是当时礼仪之争的一个结果,是来华的耶稣会士为说明自己的“合儒”传教路线所做的努力。同时,这部书的出版使东亚的儒学思想首次进入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开始实际地影响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形成,从而说明了儒家思想的世界性意义。
金尼阁的语言学思想和礼仪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之争   金尼阁   《1610年中国年报》   语言学   《西儒耳目资》  
描述: 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Deus的中文翻译。拉丁文Deus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Deus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走出中世纪增订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礼仪之争   夷夏之辨   增订本   王学   时空连续   历史   士大夫   走出中世纪   复古思潮  
描述: 中国多难,近世尤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历史行程绝非顺理成章的过渡,鼎革之际不啻重新洗牌,杀戳更兼戮心,士大夫终于被赶入"死亡之门"。剩下来便是礼仪之争,夷夏之辨,从闭关锁国到被洋人炮舰轰开国门,直至革命与暴动相偕而生。晚明至清末三百年间充满诡谲之雾,历史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让人揣度的空间,难怪今人多以戏说之言渲染当日宫闱政治的猥琐叙事。朱维铮先生治史注重整体认知,一扫凡夫俗儒之陋识,眼前这三百年是一个时空连续体。他从一系列历史个案中看到走出中世纪的艰难步履,
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来华传教士   基督宗教   研究机构   礼仪之争   华夷   中国思想文化   哲学院   学术研究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教会  
描述: 中国学者对基督宗教的学术研究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来华传教士和中国士大夫关于基督宗教与中国思想文化关系的"耶儒"之论、"正邪"之分、"华夷"之谈、以及"礼仪之争"和"神名之辩"等曾刺激和影响到对基督宗教不同层面、不同观点的研究和评价。但这一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和现代宗教学的相关研究领域,则是20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使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宗教各派教会及其神学院曾开展过一些基础研究和理论探讨,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