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清中期南北学术的分立、一统与《四库全书》的编纂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清代学术   清朝思想   崇儒重道  
描述: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清初以来崇儒、重道的必然结果。《四库全书》的编纂表面上彰显了乾隆时期的文治之盛,实际上是朝廷为了解决朝野、南北学术思想的对立而进行的政治举措。具体而言,乾隆时期官方意识形态——理学日益固化而江南考据之学却日益盛行,为了消弭南北经学、儒学之差异、分立,朝廷急切需要整顿思想,重新树立中央权威。为此乾隆敕命编纂《四库全书》,以此来整合当时南北、朝野思想之差异,通过重建、统一以经学为核心的学术体系——清学,进而实现对全国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有效控制。随着《四库全书》纂修完成并颁行全国,清学成为了当时普遍的学术范式,由此也赢了江南儒士大夫们对清廷的文化认同。
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徽州朴学   地域文化   戴震  
描述: 从民间学术视野考察可知,徽州朴学家的学术起点和重点在于实用性的学问。他们首先是小学、历算和礼制学家,其次才是经学家和哲学家,这种先术后学的治学路径,与徽州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徽商贾而好儒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关系。戴震走出徽州后,也是以自然科学的成就显扬于世,并适时地顺应了朝廷的文化取向,故能成就大家,引领风气。
打破道统‧重建学统: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一个新观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阮元学圈   许慎郑玄祠   诂经精舍  
描述: 三方面观察:1.当清帝自居尧舜,集道统、治统、正统於一身时,学术.界已在政学合一的意识形态之外,建立了独立意义的学统,标帜「道无统,道寓於学」。此一有意识的学术运动要义又有二: 2. 开发出传统学术的丰沛资源,形构出多样性的知识; 3. 对传统学术作出内容与价值的重估。
系谱重建与经世复归:咸同时代理学复兴的学术特征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进脉络   嘉道   清代学术   经世派   各取所长   罗泽南   皮锡瑞   乾隆朝   学术特征   经学史  
描述: 近儒皮锡瑞论及清代学术史曾言:"国朝经学凡三变:国初,汉学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底,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者已鲜。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①皮锡瑞这段话大致勾画了清初至乾隆时代清代学术的演进脉络。
探史考信著先鞭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繁荣发达   崔述   音训   中国学术史   史考   考信录   疑古   崔东壁   乾嘉学派  
描述: 在中国学术史上,有清一代学术繁荣发达,群彦云兴,著述如林,各擅专精,只有春秋战国和宋代堪与比并。乾嘉学派作为清代学术的主要流派,被称为"正统派",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称当时的学风"家家许、郑,人人贾、马,东汉学烂然如日中天"。然而,恰在此时,有一位伏处乡僻的一介寒儒崔述,与乾嘉考据以明音训、究名物者迥异其趣,反对泥古崇汉,以疑古、伪辨、考信和求实的精神,耗尽毕生心力,撰写出以《考信录》为代表的三十四
阮元从政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书》   经世致用   黄帝内经   《墨子》   两广总督   乾嘉时期   中国学术史   春秋末期   乾嘉学派  
描述: 乾嘉学派不仅是清代学术的高峰,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后人对之颇多误解,认为这只是一批"皓首穷经""钻故纸堆"的腐儒们,"见字不见思",与世事无所裨益。实际上,这种看法错了。"经"之起名,起于春秋末期,本指文集,含有道术之义。不仅儒家有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墨子》有《经》之篇名,《山海经》《黄帝内经》等,也皆以"经"题称其书。所以"经"的本义就是经世致用。阮元就是乾嘉时
《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礼学   评介   政治互动   三礼  
描述: 2008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林存阳著《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一书,是作者继《清初三礼学》之后研究清代礼学的又一力作。笔者研读之后,略谈一点体会。第一,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全书共十部分38万余字。正文由“前言”、“三礼馆的诏开及其原因”、“三礼馆纂修整体进程”、“三礼馆人事变迁与纂修条件”、“《三礼义疏》的学术取向与架构”、“《钦定大清通礼》等的政治文化功能”、“三礼馆诏开的历史意蕴”、“余论”八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对清廷诏开三礼馆的缘由、纂修进程、人事变迁、学术取向、历史意蕴等问题的详细梳理和阐发,彰显了三礼馆在清代《三礼》学史和政治文化抉择转型过程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和历史意义。正文之后,附录一包括“三礼馆编年”、“三礼馆儒臣一览简表”,勾画出三礼馆运作的过程和人员构成,资料详实,嘉惠学林;附录二包括“方苞三礼学论析”、“杭世骏与三礼馆”、“礼法之治:维系清代王权的一种政治理念”三篇论文,论述了三礼馆副总裁方苞的礼学思想、纂修杭世骏的学术贡献,以及清代采用礼法治国的政治取向。这两部分是正文的重要补充。作者善于发掘问题,详引史料加以充分论证,反映了踏实的学风。如对诏开三...
李审言先生文选学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扬州学派   《昭明文选》   清代扬州   清儒学记   于斯   文选学   《文选》   前修   李审  
描述: 张舜徽先生在谈及清代扬州学派时如此说到:"余尝考论清代学术,以为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清儒学记·扬州学记第八》)兴化李审言先生虽未亲接乡贤硕儒,然长养于斯风,承继乎斯学,所谓"仰止前修,蔚然后劲"(王利器《兴化李审言先生文集序》~①),堪称扬州学派的殿军代表。审言先生早年于选学尤所究心,据其哲嗣李稚甫先生追述:"先父幼时非常聪颖……特别喜爱《左传》与《昭明文选》……先父授徒之暇,日夜攻读,特别喜诵《文选》中诸篇。"
走出中世纪增订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学术   礼仪之争   夷夏之辨   增订本   王学   时空连续   历史   士大夫   走出中世纪   复古思潮  
描述: 中国多难,近世尤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历史行程绝非顺理成章的过渡,鼎革之际不啻重新洗牌,杀戳更兼戮心,士大夫终于被赶入"死亡之门"。剩下来便是礼仪之争,夷夏之辨,从闭关锁国到被洋人炮舰轰开国门,直至革命与暴动相偕而生。晚明至清末三百年间充满诡谲之雾,历史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让人揣度的空间,难怪今人多以戏说之言渲染当日宫闱政治的猥琐叙事。朱维铮先生治史注重整体认知,一扫凡夫俗儒之陋识,眼前这三百年是一个时空连续体。他从一系列历史个案中看到走出中世纪的艰难步履,
清代学术平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明古国   清代学术   道家   佛学影响   学术文化   政教   学术界   百家争鸣   儒家   南北朝  
描述: 我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学术发展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代有新变,一直到现在。清代,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清代学术,与过去血脉贯通,不能割断联系。研究清学,便得从源头说起。早在先秦,九流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号称“显学”,儒居其首。儒家奉六艺以为经,章学诚以为“六经初不为尊称,义取经纶为世法耳。”“古之所谓经,乃三代盛时,典章法度,见于政教行事之类。”“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俱见《文史通义》)由此可知,六经所阐述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学术,也就是我国远古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术大要。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战国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有的是当时著作,有的还托始于较远或很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托始于商、周之书《伊尹》、《太公》、《辛甲》;墨家托始于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