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孝经郑注》真伪诸说平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玄   经学   孝经   经学史  
描述: 郑注《孝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立为学官传授的重要注本,对《孝经》普及与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由于其书在历史上时隐时现,故也产生过许多争议和怀疑。本文回顾了历史上有关《孝经》郑注的争论,并对清以来对郑注的辑佚和恢复工作进行全面评述。
程氏易学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史   程颐   程氏易学   经学史  
描述: 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对于理学的建构是以诠释儒家经典来完成的,而易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程氏易传》是程氏易学的集中体现。程颐对《周易》经传的解释,在前儒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刨建性的原则和方法。与此同时,他对于易理加以阐发,并以之作为建构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正因如此,他不但在解易方式上,而且在解易的思想体系方面较前人都有极大的突破。这直接奠定了程氏易学在易学史、经学史上里程碑般的地位。[著者文摘]
论六朝经学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经学史论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六朝   经学史  
描述: 东汉是“经学极盛时代” ,但是后期的社会动乱使之急剧地由盛转衰。其后 ,六朝经学经历了由复苏到拓展的艰难历程。三国是儒学复苏的初始阶段。孙吴地区的经学是东汉经学的绪余 ,古文经学因统治者提倡而相对活跃。西晋经学呈北盛南衰之势。由于道家文化的兴盛 ,儒学影响力减退 ,经学研究进展不大。东晋崇儒抑玄之风渐兴 ,会稽、豫章等地学者治经实绩稍著。刘宋与南齐时期“家寻孔教 ,人诵儒书” ,崇尚儒学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梁朝及陈朝 ,经学进入兴盛时期。学者多“博通经传” ,义疏都立言浩繁。其学风与实绩对隋、唐经学具有深刻影响
蒙元政权的儒化历程与程朱理学的官学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代   程朱理学   经学史   元代学术   儒化  
描述: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隋书‧儒林传‧劉焯传》疏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林传   劉焯   隋书   经学史   六朝义疏  
描述: 本文旨在敘論劉焯生平傳記,以《隋書‧儒林傳‧劉焯傳》爲主,《資治通鑑》、《北史‧儒林傳‧劉焯傳》爲輔,再參考其他資料,以年代先後爲序,依事繫年,排比考證資料之異同,撰成〈《隋書‧儒林傳‧劉焯傳》疏證〉。
礼制国家的组构:以《二载记》的论述形式剖析汉代儒化世界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戴礼记   文化形式   大戴礼记   论述   经学史  
描述: 礼制国家的组构:以《二载记》的论述形式剖析汉代儒化世界的形成
辨清代客观化解经方法论同“诠释学的循环”原理之疑似: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和焦循《孟子正义》为焦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与诗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诠释学的循环   汉学宋学   训诂   孟子   焦循   经学史   戴震  
描述: 清代考据学者以客观化解经方法论著称,近代以来备受中国学术界的推崇,近十年来却屡有学者套用诠释学循环的原理加以质疑,指责戴震、焦循对《孟子》等经典的误读,正是由其从部分到整体的单向方法论导致的,并援方东树为同调。其实方法论的片面不会阻断本体论上的循环,且以训诂明义理并不宜用抽象的诠释学循环来把握,清代考据学只属科学诠释学的前史,与宋学同样具有经学突出的主观性,影响了客观方法论的贯彻。错误的诠释并不适合作哲学反思。
辨清代客观化解经方法论同“诠释学的循环”原理之疑似: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和焦循《孟子正义》为焦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与诗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诠释学的循环   汉学宋学   训诂   孟子   焦循   经学史   戴震  
描述: 清代考据学者以客观化解经方法论著称,近代以来备受中国学术界的推崇,近十年来却屡有学者套用诠释学循环的原理加以质疑,指责戴震、焦循对《孟子》等经典的误读,正是由其从部分到整体的单向方法论导致的,并援方东树为同调。其实方法论的片面不会阻断本体论上的循环,且以训诂明义理并不宜用抽象的诠释学循环来把握,清代考据学只属科学诠释学的前史,与宋学同样具有经学突出的主观性,影响了客观方法论的贯彻。错误的诠释并不适合作哲学反思。
《儒藏》编纂随劄:目录版本校勘六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录版本学   清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四书或问》   经学史   校勘学   注疏合刻   《论语义疏》与《论语集解义疏》  
描述: 本札记涉及目录版本者三,涉及校勘者三。涉及目录版本者以十三经注疏合刻本的书题、注疏撰人题为主题,讨论了十三经注疏因合刻而造成的书名困惑以及注疏撰人题的递嬗过程,指出合刻过程中书名经历了由单疏之名改题"注疏"、注疏撰人题经历了由单疏本之题与经注本之题的简单拼合,到因书名改题"注疏"而相应将疏撰人题调后与注撰人题并列,并将疏撰人由"某某撰"改题"某某疏",且削去结衔的过程。这些递嬗过程可以折射出今天习以为常的注疏合刻在性质上与丛书、与集注的异同。最后附带指出皇侃《论语义疏》从日传抄本转为刻本的过程中刻意模仿了注疏合刻的晚期风格,因此刻本改题《论语集解义疏》非谓皇疏名此,而意谓"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在语义上相当于"论语注疏"。涉及校勘者通过几个生动、典型的例子强调异文正误的判断宜慎而又慎,指出四库本《四书或问》多妄改,还提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直接受到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所附《考证》的影响。
经史转型与“儒史相资”——以蒙文通的“禅让”研究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五论   中国传统学术   亦资   古文经学   成宪   今文经学   经学史   今文家   现代史学   文通  
描述: 在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经书变成历史研究的材料,经学作为传统的价值体系也随之被历史化。在经学到现代史学的转向中,蒙文通开创的“儒史相资”研究范式,既彰显了现代史学研究的客观性,又保存了经学自身固有的价值,尤为值得重视。“儒史相资”的说法出自蒙文通《儒学五论·自序》:“传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盖推本历史之经验,撰为应物之良规。《诗》、《书》六艺之文,先代之成宪也,删之定之,以诵以说。于后言之,则史也固资乎儒。于始言之,则儒也亦资乎史。世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