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注疏合会的三种模式:《儒藏》编纂随劄(其三)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律疏议》   《论语义疏》   繁式出文   寫本   注疏合刻  
描述: 在写本时代,合会经注文与疏文,除了以十三经注疏合刻为代表之连缀模式外,还出现过另外两套方案:简单平列的两栏模式基本没有流行,打散模式尽管水乳交融,却存在破坏单疏结构的风险。本文重点探讨了以日传钞本《论语义疏》为代表之打散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构想。《唐律疏议》可能从来就没有单疏,这提示我们打散模式也可能是单疏之出文直接标举经注全文而非其起讫的结果。文章最后讨论了合会注疏时保持经注疏文之层次区别的几种手段——提行低格/小字不提行、朱墨笔,以及文字标识。
《儒藏》编纂随劄:目录版本校勘六则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录版本学   清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四书或问》   经学史   校勘学   注疏合刻   《论语义疏》与《论语集解义疏》  
描述: 本札记涉及目录版本者三,涉及校勘者三。涉及目录版本者以十三经注疏合刻本的书题、注疏撰人题为主题,讨论了十三经注疏因合刻而造成的书名困惑以及注疏撰人题的递嬗过程,指出合刻过程中书名经历了由单疏之名改题"注疏"、注疏撰人题经历了由单疏本之题与经注本之题的简单拼合,到因书名改题"注疏"而相应将疏撰人题调后与注撰人题并列,并将疏撰人由"某某撰"改题"某某疏",且削去结衔的过程。这些递嬗过程可以折射出今天习以为常的注疏合刻在性质上与丛书、与集注的异同。最后附带指出皇侃《论语义疏》从日传抄本转为刻本的过程中刻意模仿了注疏合刻的晚期风格,因此刻本改题《论语集解义疏》非谓皇疏名此,而意谓"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在语义上相当于"论语注疏"。涉及校勘者通过几个生动、典型的例子强调异文正误的判断宜慎而又慎,指出四库本《四书或问》多妄改,还提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直接受到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所附《考证》的影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