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古胜今衰:东汉儒学文献的发展与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儒学   郑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描述: 东汉是儒学文献持续发展时期,由于"今文"、"古文"从并行到统一,儒学文献也经历了从并驾齐驱到古文统一今文的过程。具体来讲,虽然今文当是官学,古文是私学;但今文学多单经传授、文献稀少,古文则多博学大家,文献丰富。今古文在东汉呈现出从初期的"今胜古弱",到中期的"今古相当",再到末期的"古胜今衰",最终由郑玄遍注群经以古文经学为基础,兼采今文家言,最终实现今古文学的统一。东汉时期,儒学史文献、儒家集部文献也渐露头角,呈现出初步的繁荣景象。
汉代今文经学对晚清时期及当代儒学思想的影响微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山·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世致用   政治儒学   今文经学   蒋庆  
描述: 今文经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到了汉武帝时期,今文经学开始兴盛,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后期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汉代今文经学治经传统思想。到了当代,蒋庆先生在对汉代经文经学继承
论六朝经学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经学史论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六朝   经学史  
描述: 东汉是“经学极盛时代” ,但是后期的社会动乱使之急剧地由盛转衰。其后 ,六朝经学经历了由复苏到拓展的艰难历程。三国是儒学复苏的初始阶段。孙吴地区的经学是东汉经学的绪余 ,古文经学因统治者提倡而相对活跃。西晋经学呈北盛南衰之势。由于道家文化的兴盛 ,儒学影响力减退 ,经学研究进展不大。东晋崇儒抑玄之风渐兴 ,会稽、豫章等地学者治经实绩稍著。刘宋与南齐时期“家寻孔教 ,人诵儒书” ,崇尚儒学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梁朝及陈朝 ,经学进入兴盛时期。学者多“博通经传” ,义疏都立言浩繁。其学风与实绩对隋、唐经学具有深刻影响
晚清儒学的危机与变革: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儒学
作者: 李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学   晚清理学   今文经学   洋务儒学   中体西用  
描述: 时期的学术脉络,即晚清学术界经历了今文经学的复起、汉学的由盛而衰、理学的重振这三个主要的学术变革。今文经学的复苏
近代中西文化撞击中的儒学、佛学与西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近代   西学   今文经学   基督教   儒学  
描述: 中国从近代开始,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中西文化的交汇、太平天国运动的勃兴,打破了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格局,出现了儒学、佛学、西学多元之对峙、相反、相依而相成的文化局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是:儒学中的今文学派“援释入儒”或“逃儒归释”,佛教出现复兴转机,在自我更新中沟通中西,融儒而化西;民间儒学叛逆者乘势而起,援引西方基督文化以反抗皇权,掀起农民武装革命。
论蜀汉之学术文化风尚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文化   侨寓人士   古文经学   蜀汉   今文经学   土著人士  
描述: 蜀汉统治者刘备、诸葛亮等皆出自寒门 ,在思想文化上儒、法诸家并蓄 ,表现出“驳杂”的特点。立国后 ,他们治国重法术 ,学术上尚能重儒 ,借儒者以完善典制、推广教育。蜀汉侨寓学者多习古文经学 ,给蜀地带来了新风尚 ;本土人士虽仍多因循今文经学 ,但在外来学风的影响下 ,正逐渐发生变化。
我所认识的儒学(四)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国古代文化   古文经学   六国文字   献书   史料学   今文经学   程朱理学   历史哲学   《五经正义》   孔门  
描述:今文经学以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为重点,古文经学以历史史料学和语言学为重点。两派对立愈演愈烈,并互相攻击,由单纯的学术论战发展到历史观和政治理念方面的争斗。尽管互相消耗了精力,却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长期的争辩,今文经与古文经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经史转型与“儒史相资”——以蒙文通的“禅让”研究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五论   中国传统学术   亦资   古文经学   成宪   今文经学   经学史   今文家   现代史学   文通  
描述: 在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经书变成历史研究的材料,经学作为传统的价值体系也随之被历史化。在经学到现代史学的转向中,蒙文通开创的“儒史相资”研究范式,既彰显了现代史学研究的客观性,又保存了经学自身固有的价值,尤为值得重视。“儒史相资”的说法出自蒙文通《儒学五论·自序》:“传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盖推本历史之经验,撰为应物之良规。《诗》、《书》六艺之文,先代之成宪也,删之定之,以诵以说。于后言之,则史也固资乎儒。于始言之,则儒也亦资乎史。世益
《古诗十九首》对儒诗教观的继承与突破
作者: 暂无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末魏晋   儒家思想   教观   儒家诗教   诗歌创作   比兴手法   怨而不怒   今文经学   冉冉孤生竹   《古诗十九首》  
描述: 引言:儒家的诗教观对后世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上一直起着主导规范作用。东汉时期,随着儒家经学的神学化,今文经学走向谶纬迷信,加之东汉末期政治日趋腐败,宦官、外戚专权,士大夫、知识分子对儒家
略论龚道耕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都   述略   中国文学史   学术研究   近代四川   今文经学   生平   礼记   略论   南北朝  
描述: 近代"蜀学"曾经给中国儒学带来新气象,引入新阶段,值得人们好好研究,仔细品味。在近代史上,引领和促成近代"蜀学"形成的中心机构,是当时的"两院两堂"(即锦江书院、尊经书院和中西学堂、存古学堂)以及后来由"两院两堂"发展而成的四川大学。"两院两堂"分别代表了近代学校的三种类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