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儒学到西学:信仰的移变与文艺创作——吴渔山诗画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画   西学   吴渔山   松江  
描述: 吴渔山是清初绘画名家、诗人,松江天主教传播的推动者,也是反映松江西学传播状况的典型个案。本文旨在从其诗画创作中,探查西学作用于松江士人的真实状况,西学与固有传统信仰之间的矛盾、融合及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张之洞在晚清儒学没落过程中的卫道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道   西学   保国   儒学  
描述: 了晚清儒学复兴活动的失败 ;他将“保国”视为“卫道”的前提 ,为此而大规模地兴办学习西学的专科学堂 ,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对儒学独尊地位的极大冲击 ;由他主持的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则拆去了儒学的社会基础 ,给
梁漱溟释义儒学的认识论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论   西学   梁漱溟   儒学  
描述: 梁漱溟从不同民族生活样法差异的角度,通过对西方、中国和印度三方哲学的考察分析,提出了他的三量说认识论。同时,他又援西学入儒,在其三量说认识论的基础上阐释和发挥了儒学,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科学主义对儒学的排斥。
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的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文化观   西学  
描述: 综观张之洞的一生 ,在近代中西文明的尖锐冲突中 ,经世致用的人生取向使他朝向了西学 ,而儒门弟子的忠诚又使他无法放弃封建纲常的最后防线 ,不得不用“中体西用”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选择。联系当时的实际 ,应该说 ,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 ,张之洞已经迈出了他自己所可能迈出的步伐
洪仁Gan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仁Gan   西学   《资政新篇》   传统文化  
描述: ,还不能够既认识到西学的先进和学习西方的必要,同时又能洞察列强在华的险恶用心。另一方面,洪仁Gan始终对儒学持温和态度,主张糅合儒耶(中西)。从香港投奔天京后,环境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洪仁Gan新旧观念的此消彼长,具体表现为其旧有的忠君思想和宗族意识的日益膨胀。
康有为新儒典体系之重建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经典体系   西学   孔子   孔教  
描述: 康有为作为晚清公羊学大家,是近代以来重建儒家经典体系极具开创性的历史人物。戊戌后为改造儒学成为适应现代需要之国教,康氏在分疏、厘正自汉唐以来的儒家经传谱系之后,以今文公羊学“三世”“三统”说为总纲,以《中庸》《论语》《大学》《孟子》为主体,以《礼运》为理想至道,构筑起了一套以孔子神圣、文明进化与思想启蒙为核心理念与宗旨要义的新儒家经典体系,从而打破了宋明以降对朱子性理学之“四书”“五经”经典体系的迷信,促进了传统经学的近代化发展。
李贽与西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贽   西学   利玛窦   罗明坚   陆万垓  
描述: 最近似的墨子学说,似乎也有寻求与西学的会通、使基督教信仰中国化的意味;其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九正易因》,从“万物统以乾元”推出“人人各正一乾之元”,因而“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更展示了一种以哲学代宗教的新思路。
《政治罪恶论》与马一浮早期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西学   《政治罪恶论》   西方政治   早期思想  
描述: 回溯其在1903年至1912年间的主要思想历程。1903年马一浮将翻译这部书视为研究西方政治学的一个途径,但其间复杂的心态促使他由西学转向中学。1907年他借为该书写序的机会,表达了以西学辅中学的主张
马学、西学、国学关系之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学   西学   马学   先进文化   综合创新  
描述: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学、西学、国学三大知识体系的关系,是新时期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体系如何构建和如何走向的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梳理马学、西学
各致与调适:王宏翰中西会通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宏翰   西学   中医   会通   儒学  
描述: 王宏翰是清代初期中西文化大交流时代,主动与西学展开对话,在医学、天文、地学、思想等多个领域会通中西的一位普通士人。本文以其为个案,探究了异质文化碰撞中的士人以格物致知为基础的认知与思想调适。在方法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