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尊道贵儒观:葛洪之道儒关系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性之慈     自然主义  
描述: 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愈加明显。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从而符合人之精神需求,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主题,也是两晋时期的葛洪直面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使命。他在批判玄学弊端的过程中,又吸收了玄学的思想,主张道家与儒家、自然与名教的综合与融通。他确立“道”之本体,推扬自然主义,主张“天性之慈”,秉持“尊道”“贵儒”之态度,彰显其尊道贵儒的价值追求。
康有为新儒典体系之重建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经典体系   西学   孔子   孔教  
描述: 康有为作为晚清公羊学大家,是近代以来重建儒家经典体系极具开创性的历史人物。戊戌后为改造儒学成为适应现代需要之国教,康氏在分疏、厘正自汉唐以来的儒家经传谱系之后,以今文公羊学“三世”“三统”说为总纲,以《中庸》《论语》《大学》《孟子》为主体,以《礼运》为理想至道,构筑起了一套以孔子神圣、文明进化与思想启蒙为核心理念与宗旨要义的新儒家经典体系,从而打破了宋明以降对朱子性理学之“四书”“五经”经典体系的迷信,促进了传统经学的近代化发展。
王道即先王之道:先秦儒家法先王思想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极   先王之道   王道   法先王  
描述: 王道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也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儒家经典“六经”就是王道的载体。根据《尚书》的记载,以尧、舜为开端,三代之王相继法先王之道。历夏商二代传给武王的“洪范”包含了九个范畴的统治大法,在其核心范畴“皇极”中最早提出了王道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而言,孔子继承周代文化,损益三代之礼,就是要继承先王之道。孟子主张法先王之道,先王之道就是以仁心行仁政。荀子认为百王之道无变,肯定了先王之道,但他主张法后王,后王是先王之道的集中体现。
文与政之间:西汉今古文学之争的另一种解读——兼论争立“古文”学并非始于刘歆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今古文学   新官学   道术  
描述: 西汉今古文学之争的性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学者或视之为学术义理之争或视之为利禄之争。细读史料发现这桩学术公案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学术与政治背景。刘歆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六艺经典散佚缺失导致“道术”分裂的问题,但却卷入了汉哀帝与博士官学系统出身的儒学士大夫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儒学士大夫集团欲借助垄断经典的解释权,牢牢占据道德制高点,对汉哀帝的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意图进行批判和限制,哀帝则欲借增立“古文”于学官之机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新“官学”,从而打破博士官学系统对“真理”的垄断。又,学界历来以刘歆建议增立“古文”学于学官为“古文”学派崛起之始,文章认为争立“古文”学于学官早有先声,始于汉成帝时期博士平当为由先秦史料汇聚而成的《乐记》请立学官之事。
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在佛教中的角色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学者   寺僧   近代知识精英   居士  
描述: 中国近代百余年间,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汇,传统儒学发生崩溃而佛教乘间复兴并在知识精英层中流行。知识精英在佛教中扮演了三种角色:寺僧是职业宗教家,他们重在卫教,为近代佛教变革转型、回应西方文化挑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居士即世俗信仰者,他们注重出世与入世的折衷与调和以及崇尚净土,禅净双修,以释、儒兼取或扬释抑儒的形式解放思想,完成从传统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过渡;学者佛学发源于龚自珍晚年对天台宗的研究,其贡献在于加深了近代佛学与西学的比较,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汇。
《论语·述而》“执礼”指归与孔子的再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宾礼   大人儒   执礼   雅言   《论语》  
描述: 孔子早年执掌礼仪多为乡党丧葬之礼。之所以这样,或迫于生计困顿而以此为“衣食之端”,或出于朋友情深意笃而不得不为。适周问礼与孟懿子学礼增大了孔子的知名度,此后才有机会执掌朝廷之宾礼。这也是孔子在教授《诗》《书》后所执之礼,恰在“三十而立”后所为,为孔子执丧礼与宾礼的节点,以后不再从事墨、荀等所批判的以替别人相丧礼为“衣食之端”的“鄙事”。而真正使孔子立身名扬的是以执宾礼为主的朝礼,其内含“仁以为己任”、“弘毅进取”的新儒特质。邦国与异域的方言俗语要求孔子执礼时使用雅言通语。
论韩愈的反佛兴儒及其对儒学南传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   儒学传播   韩愈   儒学  
描述: 在唐代,由于统治者实行开放的治国方略,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并存的局面。但佛学的思辨性和修行的简便化以及佛教的发展,构成了对儒学发展的挑战。中唐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佛学对儒学发展的危害,展开了对佛学的猛烈批判,韩愈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韩愈本着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以儒家思想的卫道者自居,拿起了恢复儒家道统这一批判的武器,对佛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即使为此坐贬,也矢志不渝。他在贬谪期间仍积极传播儒学、力行实践,为捍卫儒学的统治地位以及儒家思想的南传作出了巨大贡献。
试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道”的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之道   名教   儒道   原道  
描述: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首篇,“文为枢纽之首”,如何把握篇中之“道”的准确内涵,关系到对整部《文心雕龙》的解读,是理解刘勰文学(广义)起源思想的重要基础。前贤多视《原道》篇中之“道”为道家“道法自然”之道,文章认为《原道》篇中之“道”内涵丰富,兼综儒、道两家思想,刘勰受玄学“自然”为体,“名教”为用思潮的影响,为儒家“人文”之道找到本体论性质“自然之道”的理论支撑,使其重新获得了权威性的解释。
论曹操统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   文化因素   曹操  
描述: 汉末曹操在征服群雄、争取全国统一过程中,文化因素在其统治建立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儒、法文化的利用使曹操有效地稳固了统治,整顿了吏治和扭转了社会风习;对道教等文化的接受和利用不仅使曹操整合了黄巾军、臣服了张鲁,也使他以之为代汉的舆论工具;对兵家和形名思想的吸纳利用不仅成就了曹操的军事才能,也使之更为有效地进行国家治理。
韩愈经学思想探析——以《论语笔解》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笔解》   经学思想   韩愈  
描述: 韩愈作为中唐著名的儒学家,其经学思想颇为丰富。韩愈解经的方式主要有:舍传求经,直究经典;疑经求实,发明新义;原经求道,以己解经。韩愈和李翱合著的《论语笔解》及其对《孟子》《大学》的推崇,都凸显了韩愈对传统解经方式的背离。这种全新的解经方式和对尚未为经的子学的力推为宋学的开启播下了一颗星星之火,在整个经学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