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王道即先王之道:先秦儒家法先王思想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极   先王之道   王道   法先王  
描述: 王道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也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儒家经典“六经”就是王道的载体。根据《尚书》的记载,以尧、舜为开端,三代之王相继法先王之道。历夏商二代传给武王的“洪范”包含了九个范畴的统治大法,在其核心范畴“皇极”中最早提出了王道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而言,孔子继承周代文化,损益三代之礼,就是要继承先王之道。孟子主张法先王之道,先王之道就是以仁心行仁政。荀子认为百王之道无变,肯定了先王之道,但他主张法后王,后王是先王之道的集中体现。
荀子“法後王”说究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法後王   法先王   礼义之统  
描述: 對於未深究荀子思想的人而言,「法後王」說似乎是針對孟子的「法先王」而提出,其實不然。 荀子批評子思、孟子的「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重點不在「法先王」,而在「略」而「不知其統」。因為荀子雖強調法後王,更暢言法先王。而先王、後王的本質同為倫理規範的依據,之所以一分為二,是由於對應的課題不同,永恆不變的道理原則以先王為法,與時俱進的文物制度則以後王為法。 鑑於先秦諸子皆各自稱述上古先王以證成己說,卻不肯定禮義;且俗儒不知尊崇禮義而貶抑詩書,導致接近墨家並趨向流俗的頹風,為振衰起弊,荀子乃轉而提倡法後王,以建立禮義之統。而法後王主張的提出,不僅在治道理想上符合孔子「從周」的理念,且在政策施行上符合因革損益的原則。 由此可見,「法先王」與「法後王」在荀子的學說中是兼容並蓄的,甚至可說,強調後者目的在成全前者。
荀子“法先王”“法后王”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法后王   法先王   儒学  
描述: 荀子的“先王”指伏羲、尧、舜等上古有为帝王。“法先王”是针对当时反对法古的观点提出来的,它效法的是“先王之道、仁义之统”;“后王”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法后王”即效法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制度,但又偏重于周代的政治制度。荀子极力主张既“法先王”又“法后王”的大儒思想,肯定“法后王”的雅儒思想,批评“略法先王”的俗儒思想。同时荀子不但法古,而且也肯定霸道的历史作用
以《大学解》为例试析荻生徂徕的政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   利民   法先王   大学解   荻生徂徕  
描述: 荻生徂徕作为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儒,不仅通过著书立说传先王之道,同时也作为幕府将军宠臣柳泽吉保的家臣,间接地参与着当时德川幕府的统治。徂徕曾说,“《大学》者,守成之君所奉也”,也就是说《大学》是君主维护自己统治而非倡导“革命”之书。在《大学解》中,徂徕从一贯的“政治化”路线出发,把《大学》分为“人君教人之道”和“学者为学之方”两条“为政”的线索,指出人君通过诗书礼乐教化就可以引导学者成德,由此而实现“一民心志”的理想,这就是徂徕在《大学解》中勾勒出的政治理论框架。而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他对幕府改革的建言献策之中,即在法先王的原则之上,以利民为手段维护现有的等级秩序。
墨子的和谐理念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文献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和谐理念   法先王   四行   兼相爱交相利  
描述: 中国古代儒、道、法、墨、兵、农等诸子百家的渊源均可追溯于中原文化,《墨子》为墨家学说精华所萃。方今世人正致力于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地从先秦墨家的"兼爱"等观念中获得启示。本文依据《墨子》提供的资料,对墨家学说中的和谐理念再作探讨,论证了其和谐理念有着很深的"法先王"的印记,强调了"兼相爱,交相利"是其和谐理念的核心,指出了"四行"是其和谐理念所注重的修养准则,并指出其和谐理念的局限性。
荀子之"法先王"与"法后王"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法后王   法先王   法家   儒家  
描述: 荀子身处战国末叶,深感单纯地以儒家"礼、仁"学说难以实现其"一天下"的政治理想,而以儒门弟子的身份,创造性地提出已超出儒家思想范畴的现实主义政治主张--"王霸杂用".从荀子迂回曲折的学说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荀子迫于时势而法古其表,标新其中.其"法后王"与"法先王"思想是两者兼有的,是新与旧的有机整合,是儒家之"法先王"与法家之"法后王"之间承"先"启"后"的一个环节,具有先秦儒、法的桥梁作用.
墨子的和谐理念刍议
作者: 杨昶   来源: 历史文献研究(32)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和谐理念   法先王   四行   兼相爱交相利  
描述: 中国古代儒、道、法、墨、兵、农等诸子百家的渊源均可追溯于中原文化,《墨子》为墨家学说精华所萃。方今世人正致力于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地从先秦墨家的"兼爱"等观念中获得启示。本文依据《墨子》提供的资料,对墨家学说中的和谐理念再作探讨,论证了其和谐理念有着很深的"法先王"的印记。强调了"兼相爱,交相利"是其和谐理念的核心,指出了"四行"是其和谐理念所注重的修养准则,并指出其和谐理念的局限性。
墨子的和谐理念刍议
作者: 杨昶   来源: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2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和谐理念   法先王   四行   兼相爱交相利  
描述: 中国古代儒、道、法、墨、兵、农等诸子百家的渊源均可追溯于中原文化,《墨子》为墨家学说精华所萃。方今世人正致力于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地从先秦墨家的"兼爱"等观念中获得启示。本文依据《墨子》提供的资料,对墨家学说中的和谐理念再作探讨,论证了其和谐理念有着很深的"法先王"的印记,强调了"兼相爱,交相利"是其和谐理念的核心,指出了"四行"是其和谐理念所注重的修养准则,并指出其和谐理念的局限性。
墨学的和谐思想探源:兼及儒墨和谐价值观的分殊与融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实践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思想   墨学   法先王   四行   兼相爱交相利   儒家  
描述: 先秦时期,学派林立,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导引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儒、墨、道、法作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曾一度相激相荡,互辩互难,跌宕起伏。《墨子》为墨家学说精华所萃,儒、墨在和谐价值观诸层面上既有分殊亦有融通。墨学之和谐思想烙上了“法先王”的深刻印记,“兼相爱,交相利”是其和谐思想的核心价值,“四行”则是墨家和谐思想所推崇的修养准则。然秦汉以后,儒学独尊,道、法两家彰而不显,墨学则沉沦消失,几成绝学。迨至清乾嘉而后,墨家著作始有学者整理,民国时期墨学再度为世所垂注。方今世人正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无疑可为之提供有利的精神资源。我们从墨家学说的“兼爱”、“交利”、“利人”、“利天”、“尚贤使能”、“强本节用”、“兴利除害”、“非攻”等观念里,当可获得有益的启示。
探寻墨学中衰的根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乐   法先王   墨守陈规   自苦   行仁义   墨学中衰  
描述: 墨学在秦以后很快淹没不彰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墨家源出儒门又反出儒门,却未能在其全盛时期确立与儒家真正不同性质的政治主张,因此,在墨翟、禽滑离等才德卓异的领袖人物凋零后墨学很快就淹没在儒家主流的汪洋大海之中;第二,墨家主张刻苦、节俭以利天下是很有感召力的,但由此将人生的主要内容固化为“非乐”、“自苦”则有违人之为人的本性,这一点大大削弱了其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第三,墨学先天缺乏创新的机制,在学派竞争中墨翟之后的墨者只知墨守陈法,不能与时俱进,终难担当起复兴学派的重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