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所认识的儒学(五)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一元论   汾阳市   二程   宇宙万物   人格神   物质实体   世界本原   唯物主义思想   副校长  
描述: 世界本原问题理学家们尽管对世界本原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是都否认世界是由"天"这样的人格神创造的,这显然是一大进步。张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虚之气,太虚就是气,宇宙万物源于一元的太虚之气,气是唯一的、物质的。气作为构成世界的物质实体,有不同形态的变化,是永恒的。理与气是一致的、相依存的;没有气就没有理,没有理也就没有气。这种"气本论"的哲学,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范畴。他还认为,事物的存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变
我所认识的儒学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大成者   心性说   存天理   相统一   灭人欲   性问题   伦理道德   儒学  
描述: 心性问题 朱熹在程颢的“心即天,心、性、天相统一”和程颐“性即理”的命题下,提出“心之本体即是性”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天理观”,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认为,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体现,人人都要遵守,不能为一己之私而违反天理。他从心性说出发,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不能共存.只能保留万物根本的理,从而牺牲人欲。程颐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后来这句话在“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指导下,逐渐成为礼教施加在人性之上的枷锁。
我所认识的儒学(一)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中和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思想   两汉时期   仁者爱人   天命观   哲学化   社会影响   儒家学说   周公  
描述: 儒学是孔子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修身的道德规范、"致中和"的行为准则、治国平天下的为政理念、兴学授徒的育人思想。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学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显学"。两汉时期,"独尊儒术",研究儒家经典的经学兴起。两宋以来,对儒学哲学化的讨论使理学兴盛。近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以至当今对儒学深层次的研讨和发展,都极大地弘扬和丰富了儒学的内涵和外延。现今作为国学主干的儒学,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
我所认识的儒学(四)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国古代文化   古文经学   六国文字   献书   史料学   今文经学   程朱理学   历史哲学   《五经正义》   孔门  
描述: 当初在西汉鼓励民间献书的过程中,一些用当时的通用文字--小篆和隶书所写的经典被称为今文经,用先秦六国文字——大篆所写的经典被称为古文经。今文经和古文经本来只是文字上有差异,后来发展为学术上的分歧。今文经学以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为重点,古文经学以历史史料学和语言学为重点。两派对立愈演愈烈,并互相攻击,由单纯的学术论战发展到历史观和政治理念方面的争斗。尽管互相消耗了精力,却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长期的争辩,今文经与古文经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我所认识的儒学(六)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说   致知   性即理     在人间   二程   存天理   天理观   一己之私   节事      
描述: 心性问题朱熹在程颢的"心即天,心、性、天相统一"和程颐"性即理"的命题下,提出"心之本体即是性"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天理观",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认为,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体现,人人都要遵守,不能为一己之私而违反天理。他从心性说出发,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不能共存,只能保留万物根本的理,从而牺牲人欲。程颐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后来这句话在"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指导下,逐渐成为
我所认识的儒学(八)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思想文化   西方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   西方资产阶级   思想修养   人民公仆   人生修养   国学研究   政治理论   政治民主  
描述: 儒学的新发展康有为等把传统儒学与近代西方文化相连接,以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理论,解释和发挥孔孟之道,对儒学向现代转化进行了探索。有人把涉及政治制度的儒学与涉及思想修养的儒学捆在一起,甚至把儒学改造成宗教,是很难为人们所接受的。大多数人把儒学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遗产,作学理方面的研究,他们在汇通中西方文
我所认识的儒学(三)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强制作用   儒家学派   天人相分   道德教育   内圣外王   儒家思想   战国时期   儒家学说   《劝学》   《荀子》  
描述: 荀子与"礼"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核心思想是"礼",强调以礼为基础进行立法,主张通过教化改造人性,在重视"师"的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强调"法"的规范强制作用。他否认圣人决定历史走向,认为天人相分、人可制天。他著有《荀子》一书,晚年代表作为《劝学》。荀子虽是儒家,但其思想带有法家色彩,两名弟子又是法家代表人物,以至他一直被视为儒家的异端。
我所认识的儒学(七)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使人   为善   知行合一   王心   存天理   清时期   无恶   正邪   “格物致知”    
描述: 心学认为,修养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回因追求名利而使人失去的本心。提出修养的方法为“居敬存养”,就是修心志,存天理;“省察克治”,就是省自身,灭人欲,“破心中贼”;“事上磨练”,就是在实践中磨练德行,反对空谈。陆、王心学对明、清时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还传至朝鲜、日本。“致良知”是对心学的系统概括。王守仁认为《大学》的主旨就是“格物致知”。修身是指为善去恶,所以要正心。心的本体是正的,无善无恶。但人产生意念活动时,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就有了正邪之分,所以正心之前要先
我所认识的儒学(九)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之道   致知   致中和   《大学》   贪污受贿   道德风尚   治平   不安本分   天地位焉   止于至善  
描述: 《大学》一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正是人们自古以来就热切追求的吗?树立崇高的道德风尚,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至今仍然还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事情。学习《大学》要着重掌握的是:格物以致知,诚心达至善,修齐必亲民,治平要明德。《中庸》一书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试想,一些专走极端的人,不是恃勇好斗,就是贪污受贿,要不行为怪诞、不安本分,或者我行我素、声色俱厉,这些现象绝不利
我所认识的儒学(二)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齐治平   民本主义   宗圣   吾日三省吾身   中庸思想   “至善”   孔子学说   儒家文化   世尊   儒家代表人物  
描述: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以德行著称,具有淑世济人的情怀和民本主义的观念。他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回到鲁国后致力于传播孔子的学说、传播儒学六经,把孔子的“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他注重志气,追求真理并以此为乐,成为一代宗师,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参,拜孔子为师,孔子之孙子思又师从曾参。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地位重要。他既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又对儒家文化有新的建树。例如,修齐治平、“明德”、“至善”的价值观,“吾日三省吾身”、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