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对“致知在格物”的不同诠释看新儒学的问题意识:从朱熹和王阳明到熊十力
作者: 张庆熊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   熊十力   致知   王阳明   朱熹  
描述:致知在格物”是中国儒家古代经典《大学》中的名句。宋明时期,朱熹和王阳明对于这句话中“致知”、“格物”及其关系的含义做了不同的诠释,反映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的重大差异。到了现代,熊十力在《读经示
孔氏家训:族人的行为指南和道德规范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生十六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儒   尚贤   致知   主流价值观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子孝   后代子孙   行为指南   儒家学说  
描述: "从春秋时代孔子的‘诗礼庭训’,到明代孔尚贤制定的《孔氏祖训箴规》,再到清代孔宪珍的‘64字家训’,在历史演变漫长的过程中,孔氏家训所确立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孔
大学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之道   孔氏   至善   致知   知止   初学   为学   亲民   子曰   明明德  
描述: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我所认识的儒学(九)
作者: 张泽田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之道   致知   致中和   《大学》   贪污受贿   道德风尚   治平   不安本分   天地位焉   止于至善  
描述: 着重掌握的是:格物以致知,诚心达至善,修齐必亲民,治平要明德。《中庸》一书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试想,一些专走极端的人,不是恃勇好斗,就是贪污受贿,要不行为怪诞、不安本分,或者我行我素、声色俱厉,这些现象绝不利
简析山鹿素行的格物致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知   林罗山   江户时代   人格修养   景宪   道德法则   存天理   朱子学   兵学   三十五岁  
描述: 山鹿素行(1622-1685,Yamaga Sokou)是江户时代初期的儒者、兵学家,古学派的先驱,山鹿派兵法的创始人。九岁拜幕府儒官大学长林罗山(1583-1657)为师学习朱子学。十五岁起师从甲州派兵法大家小幡景宪(1572-1663)、北条派兵法祖师北条氏长(1609-1670)学习兵法。二十一岁,所著《兵法神武雄备集》五十卷付梓。少年起兼学神道、和歌、日本学等,诗文亦有很高造诣,被誉为博闻强记的天才。三十五岁(1656)前后出版了文武两方面的著作多种,不仅有《修教要录》、《治教要录》等
从“人之智者”到“国之谋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经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知   自我净化   自身知识   天将   不以己悲   于斯   家国   名正   穷则   能力储备  
描述: 谋划者既要怀一颗独善其身的淡泊心,也要怀一颗兼济天下的壮志心,韬略在胸,两“心”齐备,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儒家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我净化、修身律己到谋事创业
儒道佛三教争立视野下的程朱“格物致知”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知   反身而诚   隋唐五代   二程   释氏   儒道佛   三教   程朱   瑜伽行派   “格物致知”  
描述: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是儒、道、佛三教既相互斗争辩驳又相互吸收借鉴争立时期。面对佛教和道教在思想文化上的挑战,"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的情景,以张载、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学者,出入佛、老,"入其垒,袭其缁,暴其瑕",陶铸古今,融合三教,不仅将先秦时期的儒家典籍加以重新解读和诠释,而且对佛教和道教思想加以扬弃。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亦是如此,一方面对佛教认识论进行扬弃,另一方面继承发展了程颐的
『正心』的力量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牧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求真   致知   中国文化   八条目   重要性   修身   求正   正心   中华文化   香港大学  
描述: 的儒、释、道三家都把"正"放在重要的位置. 正,首在正心.正心,是儒家提出的修身的前提.《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正心是相当核心的一个环节,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朱熹也称"正心"为"万世学者之准程".
浅谈黄宗羲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致知   教学   力学   获取知识   当代   素质教育   教育思想  
描述: 一、黄宗羲教育思想概述 学贵实践,力学致知。获取知识是人生立本之要义,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立功建业”和“纬天经地”的治国之才,为此,致知是成才的必然途径,一切
胡居仁论主敬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知   胡居仁   《明史》   明初   朱子   主敬   薛瑄   醇儒   忠信   居敬穷理  
描述: 胡居仁被《明史》视为是明初诸儒中守朱学之最纯者。"明初醇儒以端及胡居仁、薛瑄为最","人以为薛瑄之后,粹然一出于正,居仁一人而已"②。他一生奋志于圣贤之学,恪守程朱学术,尤其致力于"敬"。主张"以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操而勿失,莫大乎敬"。他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敬",更在行动是践行"敬",持身"严毅清苦,左绳右矩",属修养途径上的敬畏派。在学术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