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崇儒重道”:试论儒治视阈下乾隆朝的文化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治理念   乾隆朝   崇儒重道   文化政策  
描述: 乾隆帝继承了先辈“崇儒重道”的文治理念和文化政策。乾隆朝以“崇儒重道”为文化政策的核心,开展了“尊礼先师”、崇尚儒学、“涵儒教化”、纂修儒典等一系列广泛的文化方面的儒治实践。乾隆朝“崇儒重道”文化政策实际践行的效果和影响在掩映之间被虚虚实实地呈现出来:一方面,在国家大典、文治规模上,“崇儒重道”可以说贯彻始终;但与此同时,绝多的以儒治国思想的精髓却没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政权的骨髓当中,发挥它被预想的作用。
儒治理念与雍正朝的文化政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雍正朝   崇儒重道   文化政策  
描述: 雍正朝的文化政策与清前期一脉相承。雍正帝多次拜诣孔子,在文教方面不仅继承了前朝政策,还开了不少创举。他定朝考、开书院,继续开设博学鸿词科。这一系列的文化政策笼络了人心,日益加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社会日益安定。然而,从侧面来讲,其文化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衰落的步伐。
清中期南北学术的分立、一统与《四库全书》的编纂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清代学术   清朝思想   崇儒重道  
描述: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清初以来崇儒、重道的必然结果。《四库全书》的编纂表面上彰显了乾隆时期的文治之盛,实际上是朝廷为了解决朝野、南北学术思想的对立而进行的政治举措。具体而言,乾隆时期官方意识形态——理学日益固化而江南考据之学却日益盛行,为了消弭南北经学、儒学之差异、分立,朝廷急切需要整顿思想,重新树立中央权威。为此乾隆敕命编纂《四库全书》,以此来整合当时南北、朝野思想之差异,通过重建、统一以经学为核心的学术体系——清学,进而实现对全国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有效控制。随着《四库全书》纂修完成并颁行全国,清学成为了当时普遍的学术范式,由此也赢了江南儒士大夫们对清廷的文化认同。
陆陇其配祀文庙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祀孔庙   陆陇其   崇儒重道   理学  
描述: 陆陇其是清初著名理学家,被人称为“醇儒”,是清代第一位配祀文庙的理学家。陆陇其力倡程朱理学,反对阳明心学,主张躬行实践,其理学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也异常活跃,涌现出大批著名学者、理学家,而陆陇其则是第一个被清政府准许从祀孔庙的理学家。其中缘由不仅仅是陆陇其承继程朱理学,更为重要的是清廷需要为汉族士人树立榜样,而陆陇其及其学说主张则适应了清初政治文化环境,利于统治者教化人心、维护封建统治。除此之外,积极入仕、自身学术成就、广大士人的认可也是其能够从祀孔庙的重要原因。
问津书院彰显的三个价值维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态文化   问津书院   崇儒重道  
描述: 问津书院因孔子至楚国邾城“使子路问津”而得名,是中国传统书院的典范,有着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其具体彰显为三个基本维度:由书院建筑实体彰显的物态文化;由“重儒尚道”彰显的心态文化;由儒家人文彰显的行为文化。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构成了问津书院独特的文化名片。
孔府的自然物信仰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物信仰   祭日晷   崇儒重道   祭北斗  
描述: 孔府的自然物信仰主要包括祭北斗和祭日晷。祭北斗仪式与恢宏隆重的祭孔仪式相比,简而又简,且被特意遮蔽掩盖,显示出孔府把不属于儒家思想体系的文化信仰遮蔽起来,以示圣裔独尊儒家文化,尊崇隶属道教范畴的北斗信仰,实质仍是维护儒家思想。祭日晷此独特的信仰方式,更深层面地反应了孔府自视傲于封建王朝之上的心态。孔府对于诸多自然现象、自然物的信仰与敬奉,是孔府维持神圣地位不懈努力的具体表现,皆是以孔府自身的切身利益为旨归,只是某些敬奉的方式因朝代的更换而有所变动,其信仰并未摆脱实用功利性色彩,凸显出崇儒重道的文化实质。
崇儒重道与满洲之道间的文化抉择——基于国家认同的清前期国家祭祀体系的文化调适
作者: 暂无 来源: 石家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前期   祭祀典礼   萨满信仰   崇儒重道   文化调适  
描述: 清政权建立后,清朝皇帝面对的是两个文化世界:满族的传统和被征服者的传统。他们通过种种措施了解、掌握儒家文化以利于自己的统治,当然,也对自己族群身份的政治重要性高度警觉,有意识地坚守着本民族的原生态文化——萨满信仰,并以此作为增强满族凝聚力的一种手段。
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清史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清朝   多元一体   治统   崇儒重道  
描述: 研究清代国家,应当回归国家存在的政治原理,即国家为了将统治长期维持下去,采取各种办法取得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的认同,并将人民的被动认同转化为主动认同。清朝的治统定位于接续明朝、延续历代皇帝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通过对儒家的文化认同,赢得汉人的好感,换取汉人服从清朝统治,实现国家认同,崇儒重道、移风易俗即其表现;清朝的正统观,特别是历代帝王庙确立的正统观念,其实包含或者说孕育着新的多民族国家观念,也隐含着重新解释大一统的国家观念。
论东北兴起的几个民族政权的中原文化认同:谈祭孔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阙里   孔子   文化认同   崇儒重道   文庙  
描述: 本文宗旨在于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东北兴起的魏、辽、金、元与清朝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奉行崇儒重道及其差别。认为各个民族政权在兴起前后,如不具有相当程度认同中原传统文化是不可能成功进入中原并占住脚跟的;理解和认同中原传统文化的水平与王朝在中原统治时间长短有关;清朝满洲贵族将历朝崇儒重道做到极致,甚至超越中原帝王。
试论金朝儒家文化分期——兼议“崇儒重道”基本国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满语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熙宗转治   武治与文治   状元徒单镒   崇儒重道   金朝儒家文化分期   金世宗重儒  
描述: 根据金朝儒家文化发展的情况,分为三个时期。一、太祖建国至熙宗天眷末。该政权逐渐理解知儒、用儒、重儒的深远意义,并实践之。三者密切衔接乃至重叠。这是北方民族诸政权汲取儒家文化的规律性运动。二、熙宗皇统初至章宗承安末。熙宗遵循“武功既定,文治勃兴”的程序,完成“皇统转治”,并制定“崇儒重道”基本国策。于是“儒治”全面展开,金朝进入鼎盛时代,随之儒家文化出现繁荣时期。三、章宗泰和初至金亡。金政权腐败,蒙金战争愈演愈烈,于是出现武治与文治并行现象。即使如此,儒家文化仍顽强地突显出来:忠臣义士大量涌现、大批儒家学者纷纷成长起来,当是最有力的证据。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