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礼学思想研究
作者: 李晓虹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学   孔子  
描述: 古礼源于人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是礼仪和礼义的混浊合一.到孔子的时代,发生了礼仪与礼义的分离.古礼面临着被淡忘、扭曲、修改和僭越的命运,到了濒于灭绝的境地. 孔子担当起了拯救古礼的历史重任.他尽自己一生,抢救散失濒绝的古礼,尽量完备地搜集资料.他又将所学的古?
孔氏“三世出妻”说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世出妻”   礼学   子思   孔子  
描述: “三世出妻”之三世为叔梁纥、伯鱼、子思,与孔子本人无关;“出妻”之“出”,不但有男方主动休妻之义,更有女方主动离开之义。孔子之父叔梁纥因正妻无子而休妻,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孔子之子伯鱼因为死得早,其妻无依无靠,便带着子思返回娘家讨生活;子思之妻因子思家贫而自愿离开。有些学者认为“出母”为“生母”之义,结合语境看也不准确。
论孔子的礼学思想
作者: 夏冰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秩序与稳定   现代价值   礼学   孔子  
描述: 仁与礼以及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构成了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仁是礼的内涵,礼则是仁的外化,或者说仁为体,礼为用。因此,两者乃是“一体两面”。研习孔子学说可以由仁入礼,也可以由礼反溯至仁。这里选择第二种方式,通过首先阐发孔子的“礼学”思想进而达至对“仁学”的理解和把握。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之“礼”是在继承“周礼”价值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继承不仅是对作为当时社会行为规范的仪礼形式的遵循,更是对“周礼”所体现的宗法氏族伦理规范的道德传承。同时,孔子创造性提出了“损益”之说,并从实际出发对“周礼”进
论孔子的礼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作者: 乔亚俊   来源: 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思想道德   修养   礼学  
描述: 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孔子,他的礼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当前,汲取孔子礼学思想的精华,有益于从认知和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
北魏孝文帝时期禘祫之议与北朝礼学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学   北朝   禘祫   祭祀礼  
描述: 北朝自北魏孝文帝以来,以崇儒汉化为国策,尤其重视汲取汉家礼仪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朝经师治"礼"风格,对其后三《礼》学的发展趋势产生了导向作用。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禘、祫的论辩,北魏统治者一改汉儒治礼尊郑(郑玄)排王(王肃)的原则。依据统治的实际需要,糅合郑、王学说。少数民族统治者在礼制政策方面的调整奠定了北朝礼学的发展脉络。
北魏孝文帝时期禘袷之议与北朝礼学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禘袷   礼学   北朝   祭祀礼  
描述: 北朝自北魏孝文帝以来,以崇儒汉化为国策,尤其重视汲取汉家礼仪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朝经师治“礼”风格,对其后三《礼》学的发展趋势产生了导向作用.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禘、袷的论辩,北魏统治者一改汉儒治礼尊郑(郑玄)排王(王肃)的原则.依据统治的实际需要,糅合郑、王学说.少数民族统治者在礼制政策方面的调整奠定了北朝礼学的发展脉络.
慧远与东晋礼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学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   丧服  
描述: 东晋高僧慧远学兼道、儒、释三教,对礼学、玄学颇有造诣。这样的学术背景,对慧远弘赞佛法,并取得士大夫阶层的理解与支持极为有利。其生活于东晋时期,正是佛教开始中国化的重要阶段。所谓中国化,就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向儒道理论靠拢。这里的靠拢,就是一个如何解释的问题。在不改变根本教义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调整,就成为一个关乎中国佛教存亡的大问题。慧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秦蕙田与《五礼通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礼通考   礼学   秦蕙田   乾隆朝  
描述: 有清一代,礼学研究集前代之大成。随着清初以来礼学渐兴之势的呈现,以及清廷对礼学的扶植和倡导,至乾隆朝时,礼学越来越受到朝野上下的重视。儒臣们上行下效,颇有致力礼学,继起响应者。其中,秦蕙田所著《五礼通考》,发凡起例,宏纲巨目,裒然成帙,最称荟萃五礼。其于礼学之探研纂辑,用力既勤,且成就斐然。对其加以梳理,将有裨于析清代礼学演进之大势。
刘沅《周官恒解》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学   刘沅   《周官恒解》   儒学   《周官》  
描述: 刘沅是清代中晚期四川重要的大儒,著作等身。本文在目前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将文献学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对《周官恒解》一书的撰写缘由、成书过程、凡例、内容特点、所反映的礼学思想以及版本情况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刘沅《周官恒解》一书,虽然是在《周官义疏》的基础上笔记而成,但是通过删节阐释,再辅以按语、总论,进而构建了一个以法天立政、修德正心以体天理天心、"养教"三者合一的《周官》思想体系。又刘沅此书在后世有多种版本流传,名目繁多,通过考证梳理,今传的版本主要有道光元年本系统,此系统的本子多为光绪三十一年后印。此外还有同治十一年刻本、民国十六年致福楼刻扶经堂印本、民国二十年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
初唐的数学与礼学——以诸家对《礼记·投壶》的注疏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记》   礼学   数学   《五经筭术》   投壶  
描述: 传世文献中有两条线索刻画了中国古代礼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一条线索是《周礼》所述“六艺”之一为“九数”(即数学),由此被后世学者逐渐扩展为数学是礼学或儒学的一部分;另一条线索是《左传》所云“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由此被理解为礼数与政治等级相关,并进而以数学安排之。从孔颖达与甄鸾、李淳风等对《礼记·投壶》的注疏看,两方对同一经文及郑玄注运用了不尽相同的数理解释。具体来说,有计算方式与结果、注疏体例与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前者通过书写计算,而后者使用算筹。基于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情形,两方的差异具有一般性。因此,《周礼》所述更多反映了周代数学与礼学的关系,而后世的发展导致算经数学与儒经数学各自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并且后者与礼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左传》所云侧重关于政治等级的礼数,而未述其关于礼器尺寸的一面。汉代以降,投壶由礼仪向游戏渐变,出土实物与传世绘画印证了其形制的变化;诸家对相关经文的解释就逐渐偏离了实际,而转为相对纯粹的文本学术探讨。在初唐恢复古礼、注疏儒家、算家经典的历史背景下,数学与礼学的关系实际处于文本与现实的多重张力之中。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