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子思与思孟学派
作者: 孔德立   来源: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子思   儒家  
描述: 本书内容包括:思孟学派:儒家的“正统”学派、子思:战国前期的“一代儒宗”、子思与《子思子》、子思的思想学说、孟子:薪火相传继往圣、思孟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孔氏“四世出妻”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思   孔子   出妻   独立自由  
描述: 春秋战国之交一百三十年间,孔府叔梁纥、孔丘、伯鱼、子思祖孙四代人的妻子,全部因追求幸福,而独立自由地出走,成为东方“娜拉”,东方自由女神。孔氏四世出妻,是对孔子仁学、子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等命题的生动诠释。
孔氏“三世出妻”说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世出妻”   礼学   子思   孔子  
描述: “三世出妻”之三世为叔梁纥、伯鱼、子思,与孔子本人无关;“出妻”之“出”,不但有男方主动休妻之义,更有女方主动离开之义。孔子之父叔梁纥因正妻无子而休妻,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孔子之子伯鱼因为死得早,其
《禮記·檀弓》“出母”考:并論“孔氏三世出妻”疑案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思   出母   喪服   檀弓  
描述: 《禮記·檀弓》所謂“出母”指的是“爲父所棄”或“父死而去”之母.該篇“子上之母死而不喪”章記載子思門人問“子之先君子喪出母”,所指乃孔子爲其親母顏氏服喪之事,此與子思使其子不喪出母,皆是儒家討論喪服
《礼记·檀弓》“出母”考:并论“孔氏三世出妻”疑案
作者: 林志鵬   来源: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子思   出母   檀弓   丧服  
描述: 《礼记·檀弓》所谓"出母"指的是"为父所弃"或"父死而去"之母。该篇"子上之母死而不喪"章记载子思门人问"子之先君子喪出母",所指乃孔子为其亲母颜氏服喪之事,此与子思使其子不喪出母,皆是儒家讨论喪服
子思之儒与儒家《书》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思   《书》教   心性教化  
描述: 子思是孔门后学传《书》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显示出对《书》极度尊崇的态度,而且在引《书》过程中又体现出为己所用和断章取义等重要特点;子思之儒将《书》教导向人性与教化,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门派特色的《书》教观。子思之儒的《书》教思想是对先秦儒家《书》教传统的重要深化与拓展。
子思为政思想初探——以郭店简《缁衣》等为参照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庙国子监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思   思想   为政   治国  
描述: 子思的思想及作品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因而研究者甚少,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虽历史上相传有思孟学派一说,由于子思的传世文献太少,因而对于子思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今,包括《缁衣》在内的大批战国儒简
郭店儒简思孟学派作品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岱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儒简   子思   思孟学派   孟子  
描述: 新材料的出土,尤其是郭店简的发现,使思孟学派的研究受到学人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出土材料的学派属性成为研究思孟学派的第一个紧要问题。思孟学派的成立,是基于思想的相近性。根据对思孟学派的界定,郭店儒简大多数作品属于思孟学派,且这些儒简有其自身的关联性。思孟学派以实现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为目标,郭店简儒家作品正是早期思孟学派对此问题的相关论述。
子思派《诗》学及其道德化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思   道德化   诗学  
描述: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作者及撰著时代研究
作者: 范知欧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子思   孔子   《诗论》   孟子  
描述: 《孔子诗论》竹书是陆续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共有完、残简29 支,约1006 字,内容都是有关《诗》的评论,无篇题,整理者依据简文中的“孔子”合文,遂径认定其作者为孔子,故以“孔子诗论”名篇。由于《诗论》的时代早至战国,内容又是儒家专门论说《诗》义,故作为两千余年来罕见的先秦时代儒家诗学思想的原本,价值之重要实难有其俦。《诗论》的再现,为我们认识早期《诗经》文本、诗的本义及诗学真相提供了最直接、最真实的史料,关系于中国文学史、经学史乃至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意义极为重大。 自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