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郭店儒简思孟学派作品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岱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儒简   子思   思孟学派   孟子  
描述: 新材料的出土,尤其是郭店简的发现,使思孟学派的研究受到学人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出土材料的学派属性成为研究思孟学派的第一个紧要问题。思孟学派的成立,是基于思想的相近性。根据对思孟学派的界定,郭店儒简大多数作品属于思孟学派,且这些儒简有其自身的关联性。思孟学派以实现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为目标,郭店简儒家作品正是早期思孟学派对此问题的相关论述。
乐正氏之儒的“泛孝论”及与思孟学派的关系(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孝经》   思孟学派   《曾子大孝》   泛孝论   乐正子春  
描述: 曾子不仅影响了以后的思孟学派,其弟子乐正子春也是孔门后学较有影响的一派。该派以孝为核心,发展出一种“泛孝论”思想,其与重视仁的思孟学派存在既对立又有联系的复杂关系。
乐正氏之儒的“泛孝论”及其与思孟学派的关系(下)
作者: 暂无 来源: 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孝经》   思孟学派   《曾子大孝》   泛孝论   乐正子春  
描述: 曾子不仅影响了以后的思孟学派,其弟子乐正子春也是孔门后学中较有影响的一派。该派以孝为核心,发展出一种“泛孝论”思想,与重视仁的思孟学派存在既对立又有联系的复杂关系。
论思孟学派与荀子学派的对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守   荀子学派   激进   思孟学派   儒学  
描述: 战国时期,使儒学向适应封建统治需要而发展的,当推孟子与荀子。孟子更多地继承了孔子学说仁爱的方面,荀子将儒学大胆改造,使之具有了浓厚的法家色彩。孟子思想最有价值的是将孔子的"仁者爱人"学说发展为民本主义和从性善论出发,鼓吹王道、仁政。而荀子则改造孔子的仁义礼信,而趋向"礼义",崇礼重法;他又改造孔子的天命观而为"制天而用之",向朴素唯物主义发展。他还倡性恶论,发展为系统化的教育思想。故战国末期和秦汉时代的儒学,更多地是受荀子学派的影响,汉武帝"尊儒"之后,思孟学派才渐得正统地位。这使得后世的统治术形成了"外思孟而内荀卿"模式。
《性自命出》:以思孟为主流的综合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楚简   《性自命出》   思孟学派   心性观   礼乐教化  
描述: 《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和行文模式颇合道家思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合流淡化了简篇所反映的学派性质,使得简文的解读与定位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此时期的主要的理论范畴及哲学命题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学术思想的渐进化及相互渗透性使简文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思孟学说契合,进而导引出"人性论"的深刻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论辩艺术,事实上已成为孔孟之间学术传承的津梁。儒家外"礼"内"仁"的处世哲学通贯于简文的全篇,而心性观念到礼乐教化的内外互修,深化了其仁义思想在道德修养中的情感因素,最终于哲学视阈下形成"性""命""道""情"论的完美结合。
《淮南子》的理论框架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理论框架   思孟学派   阴阳五行家   黄老   《淮南子》  
描述: 《淮南子》的理论框架是以老庄道家开始,经过阴阳五行家、思孟学派和黄老道家,归结到汉代新儒家。阴阳五行家、思孟学派和黄老道家是《淮南子》由道到儒的三条途径,三家学说分别从宇宙论、人性论和政治论三方面把《淮南子》从老庄道家推到了汉代新儒家。
几度耕耘终结果 孜孜学术叩儒径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内圣外王   思想研究   耕耘   人生际遇   简帛   孔子   思孟学派   儒学   儒家  
描述: 谢耀亭与我相识较久,因他读本科时的老师是我读硕士的同学,其时这对师生皆在陕西师大读博士,我正于学校一隅安身立命,因此相识相知。耀亭兄很快成为我乐于交流的学术同仁,等我再次攻读学位之时,他已至山西师大高就。很凑巧,他的博士老师亦成我的导师。因此学术同仁之外,又兼具同门之谊,不过这次他已为我之师兄,人生际遇,真是有趣。
思孟学派的重构:资料·方法·观点:读梁涛《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楚简   苟子   重构   子思   儒学思想   思孟学派   孟子   法先王  
描述: 对于思孟学派的研究,从先秦就开始出现。荀子首先将子思和孟子联系在一起。他在《非十二子》中指出: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窃蜃铀肌⒚
思孟学派“智”的德性化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本性   五行   道德范畴   思孟学派   德之行   孟子   知性范畴   德性   仁义礼智圣   君子  
描述: "智"是先秦儒家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不过,"智"最初并不是一个纯道德的范畴,而主要是一个知性的范畴,如指知识、智慧、智谋等,也有聪明、智巧等含义。后来,思孟学派将其视为"四德"或"五行"之一,与仁义等道德概念相提并论,且被后世包括汉儒、宋明诸儒在内的儒家学者广泛认肯。那么,"智"是如何从主要是知性范畴转向德性范畴的?其德性化进程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转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走向发生过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智"在先秦的德性化转变的分析,力求给这些问题做一点说明,以就教于同仁。
试论子游与近出简帛之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一生水   五行   子游   简帛文献   传世文献   儒家文献   孔子家语   性自命出   思孟学派   楚简  
描述: 在近出的楚简文献中,有许多关乎子游,甚或为子游作品,如《性自命出》。有些则为子游后学的作品,如上博八《子道饿》。这为我们讨论子游及其后学的思想与著述提供了新的文献材料和契机。结合传世文献,我们认为,子游是孔门弟子中最深于礼乐者,其思想在子游氏之儒中得到了承传,而且其对思孟学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以近出简帛文献,结合传世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不当之处,祈望方家正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