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思孟学派“智”的德性化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本性   五行   道德范畴   思孟学派   德之行   孟子   知性范畴   德性   仁义礼智圣   君子  
描述: "智"是先秦儒家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不过,"智"最初并不是一个纯道德的范畴,而主要是一个知性的范畴,如指知识、智慧、智谋等,也有聪明、智巧等含义。后来,思孟学派将其视为"四德"或"五行"之一,与仁义等道德概念相提并论,且被后世包括汉儒、宋明诸儒在内的儒家学者广泛认肯。那么,"智"是如何从主要是知性范畴转向德性范畴的?其德性化进程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转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走向发生过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智"在先秦的德性化转变的分析,力求给这些问题做一点说明,以就教于同仁。
学以化性,礼以范学:读余家菊的《荀子教育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师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心理条件   司马迁   人性善   中国古代   余家菊   德之行   孟子   化性   性恶论  
描述: 荀子,中国古代哲人。与孔子、孟子不同的是,荀子没有到处游说自己的学说。司马迁对荀子有精辟评论,“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僟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有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荀子之术不用于当事,学期传乎后代,著作之意在转变政教。 性善性恶,各有所指,初不相反 孔子之前,人性之善恶并未成为人们讨论的论题,孟子、荀子而后,性善性恶才成为纷争的焦点。孔子不谈性之善恶,只是说“性相近,习相远”。孟子直言:“人性善。”荀子则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世人大多认为孟、荀人性善恶之论是对立的,其实不然。孟、荀学说各有其界说,各有所指,初不相反。 孟子主张“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但孟子也说,人性虽善,而教养之功仍不可缺,环境的良适仍为必要。人性善是可然,但不能期望其必然。正如涂之人可以为禹,但不能期望涂之人都能成为禹。人性虽善,不能期望其行为必归于善。 荀子主张“人性恶,其善者,伪也。”对“性”和“伪”之涵义,不可不慎,不可不审察。荀子所说的“性”,对人而言是“不可学、不可事”;荀子所说的“伪”对人而言是“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
儒简的“性情论”“五行论”——郭店竹简哲学思想初探(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慎独”   郭店竹简   “圣”   《五行》   《性自命出》   性情论   德之行   “五行”   哲学思想   圣智  
描述: 郭店出土的竹简,在海内外学术界目前仍是一大讨论、研究的热点,不但学者需要知道它,石油界的朋友也需要知道它,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知道它,因为它改变了整个中国学术史。——作者
中庸:从孔子到子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子思   “德”   孔子   中庸思想   德之行   《论语》   “致中和”   “中”   “中庸”  
描述: 中庸:从孔子到子思余润泽,郭沂中庸是儒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先秦儒家中,对中庸论述最多者,莫过于孔子和子思。从整个中庸思想的发展过程看,从孔子到子思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通过考辨有关文献,对这一环节作一探析。“中庸”这个复音词是由“中”、“庸”两个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