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汉晋对孔子礼乐思想的阐发与拓展——以《论语》及汉晋《论语注》为考察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本性   孔子礼乐观   礼乐教化  
描述: 孔子的礼乐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以道德伦理为基础,主要特色为强调礼乐教化与凸显社会秩序之上的人伦和谐.而汉魏经学家和魏晋玄学家大多通过征引、阐发、注解<论语>文本,分别从各自的儒道经传诠释立场出发,结合汉晋之际的社会政治现实,对孔子礼乐观中内在的意蕴进行了多方位拓展,前者重点肯定和阐发了孔予礼乐观中社会政治层面的礼乐教化思想;后者以道释儒,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及因顺人自然本性上的伦理情感,才是礼乐的本源与根据.
儒道互补后的美学创生:《淮南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本源   儒道兼容   礼乐教化  
描述: 对于儒家传统的礼乐教化思想,《淮南子》与世推移,得出融冶儒道的无为乐教观;在对音乐本源的考察中,《淮南子》以道为本,由道而情,进而阐扬平和恬淡之情之于王者之德与人伦之治的价值意义,反映出作者在思想上对儒与道的兼收并蓄。
《说文》鼓字释义辨析:兼言儒家经学对汉代学术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学   礼乐教化  
描述: 自从《说文解字》对鼓字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以后 ,历代都有据此穿凿附会者。本文通过探讨 ,发现《说文》的作者是在明知鼓字本义与用法的情况下 ,附会儒经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的 ,其意在弘扬儒学的礼乐教化思想。而且 ,诸如此类的释例 ,在《说文》中屡见。儒家经学对汉代学术的影响之深 ,从此也可略见一斑
“风乎舞雩,咏而归”:从曾皙言志看孔子之志
作者: 张伶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志向   风乎舞雩   吾与点也   咏而归   礼乐教化  
描述: 本文想要对《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吾与点也”这个问题做深入探讨,梳理各家注疏进而论证,借此彰显经典背后的意向性回答。在仔细考察整本《论语》与“暮春者”、“舞雩”的内涵之后,结合儒家的入世思想,挖掘“吾与点也”的真正内涵,同时揭示了孔子的志向。即孔子的“吾与点也”,是赞赏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大道行之于世的和谐场景,“大道行之于世”的方法是以“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礼制的方法来实现的,这正是礼乐教化的功用之一。
孔子“《诗》教”思想研究小议
作者: 陈霞   来源: 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一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资料   政教   孔子   "《诗》教"思想   礼乐教化  
描述: 本文结合近30年学界对孔子"《诗》教"思想研究的状况,就该课题研究中的资料运用、孔子"《诗》教"思想与传统"礼乐教化"的关系、孔子"《诗》教"思想的本质三个问题进行了概述与论说。指出上博《诗论》、《孔丛子》、《孔子家语》等都是该课题研究中的重要资料,孔子"《诗》教"思想根源于传统礼乐教化,其本质为政治教化。
时间化的礼乐教化活动及中华美学精神的复兴——论贺麟的美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贺麟   时间性   复兴   礼乐教化   中华美学精神  
描述: 贺麟在《近代唯心论简释》及《文化与人生》中,完全从自身亲熟的、生动的思想体验出发,自然而然地在中西哲学之间进行沟通、互释与新创造。其中最为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儒化西学”,而其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在对“礼乐教化”时间化的全新诠释上。这在中国近现代以来对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传统的阐释中,都是极为卓著的新成就。贺麟在美学思想上的建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不认同五四时期或者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及其中诗教、乐教文化所持的极端、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应该采纳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来丰富、拓展与建立新的儒教、诗教、乐教的文化。第二,贺麟在兼采中西哲学中时间性思想精粹的基础上,对礼乐教化活动进行了精彩地时间性分析,以上两个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贺麟对中华美学精神在新时代复兴的宏大而坚实的构建与胸怀。
《性自命出》:以思孟为主流的综合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楚简   《性自命出》   思孟学派   心性观   礼乐教化  
描述: 《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和行文模式颇合道家思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合流淡化了简篇所反映的学派性质,使得简文的解读与定位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此时期的主要的理论范畴及哲学命题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学术思想的渐进化及相互渗透性使简文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思孟学说契合,进而导引出"人性论"的深刻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论辩艺术,事实上已成为孔孟之间学术传承的津梁。儒家外"礼"内"仁"的处世哲学通贯于简文的全篇,而心性观念到礼乐教化的内外互修,深化了其仁义思想在道德修养中的情感因素,最终于哲学视阈下形成"性""命""道""情"论的完美结合。
不常矜庄,而时戏谑——“小说”类作品中孔子人生的另一面
作者: 陈迪中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仓库管理员   《韩诗外传》   牲畜饲养   性格因素   美人赋   子贡   阿谷   现代中国   另一面   礼乐教化  
描述: 我们读《论语》《礼记》这些属于"经"部的书,看到的孔子大都是一脸的严肃庄重,不苟言笑;那是一位"具有俨然道貌的圣人"(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孔子的"俨然道貌",我想,除了性格因素之外,原因之一恐怕是他的使命感过于沉重,他觉得自己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过于伟大。他非常敬业,要做一件事就做到最好。做仓库管理员,就把钱粮的出入搞得准确公平
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仲雍   造诣   子游   文化   礼学   孔子   子曰   勇于创新   曾子   礼乐教化  
描述: 言子,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生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殁于贞定王二十六年(前443年),出生于吴地常熟境内以先贤仲雍命名的虞山东麓。曾到鲁国就学于孔子,少孔子45岁,为孔子晚年学生,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被誉为“北学中国,南方一人”。吴地人士常将言子与泰伯、仲雍相提并论,并自唐宋以来,奉言子为文学礼仪之先贤,称言子为“亲受业于孔子,传圣学以淑诸乡人,一洗其陋而归于儒,其功不在泰伯下”。
浅谈先秦儒家的传播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学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学派   先秦儒家   传播活动   孔子   春秋时代   宗教   政治主张   职业人员   传播思想   礼乐教化  
描述: 儒的名称早在商代就有了,那时的儒是对宗教职业人员的一种称呼,他们主要掌握那些与迷信参杂在一起的古代天文知识和礼仪规则。由于当时宗教与政治合一,所以儒的宗教职责与政治职责是分不开的。等发展到春秋时代,虽然文化、知识仍然掌握在卿、大夫一类人的手中,但是
< 1 2
Rss订阅